即使前面荆棘丛生

我仍然奋不顾身

因为我知道

我正在创造无限可能

——《青创业》为你带来惠州本土创业故事  006

来自惠州龙门的刘根在2011年之前,也是众多外出闯荡的青年之一,总觉得离开了农村才会有出息。

但是在外打拼多年后,他却放弃一切,毅然决然回到家乡创业。

而且,他竟然选择养猪!

在常人眼中,养殖场又脏又臭,刘根为什么还要选择养猪呢?

养猪还能被骗了?

原来刘根所选择的是不常见的品种——巴马香猪。

巴马香猪来源于土猪,源产于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被誉为猪类的“名门贵族”。体型一般在35—45公斤左右。

刚开始,刘根在外地买了10头母猪1头公猪回来配种,这批猪苗共培育出了100多头小猪苗。

养殖了一段时间后,这批猪苗越长越大,体型超出了巴马香猪的正常范围,这时刘根才发现他被骗了。为了不让次品流入市场,他二话不说把这批假香猪处理了,也因此亏损了不少钱。

有了前车之鉴,刘根在第二次进猪苗时,就多方寻找,苦心钻研巴马香猪的相关知识,从巴马香猪的原产地带回最优良的猪苗进行培育。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次刘根顺利饲养了一批正宗的巴马香猪,实现了创业成功的第一步。

没有异味的养殖场,他是怎么做到的?

一般来说,养殖场很容易对生态造成破坏,禁养区是不可以养殖的。而香猪目前所在的位置是属于限养区,只要控制数量,对粪便废物循环利用,对环境没有太大影响。

而且刘根从来不喂香猪颗粒饲料,小猪现在吃的大部分都是自己种的草粮和优质的玉米粉。

再加上平时香猪都是放养的,在能量饲料、蛋白饲料以及微量元素的结合之下,不仅能使香猪的粪便无异味,还能让香猪生长更加健康、生态。

香猪的粪便隔几天就会有人清理,将粪便集中堆放在鱼塘旁边晒干存放,便于再利用(种菜施肥),所以养猪场里基本上也不会闻到异味。

比起普通的养殖,这里有什么特别的?

在科学饲养的同时,刘根平时就将香猪放养在300多亩的山上,不管刮风下雨,也不干涉它们的繁殖,让香猪们以最生态的方式成长,使肉质更加鲜美紧致。

这些小猪都很聪明,它们把山当做自己的家,会在这里搭建最适合自己的猪窝,而刘根也常常会在不起眼的地方发现一窝窝刚出生的小猪,这也是他最开心的事情。

刘根说,放养的香猪养殖时间较长,一般需要8—10个月才能出栏,这也无疑加大了他投入的成本,但是他表示,别人卖的是猪肉,而他卖的是健康,他愿意用最生态的方式,把最好的猪肉提供给大家。

看起来如此高价的猪肉,真的有生意吗?

像这样培养出来的精品巴马香猪,一般会售卖到198/3斤,比平常的猪肉售价翻了几倍。

但是刘根并不担心销路,他紧跟潮流,采用网络销售,并在山上装了多个摄像头,24小时拍摄小猪的动静和生长过程,反映给全国各地的客户,像他这样精心养殖出来的巴马香猪,正是如今追求健康与原生态客户群的心头好。

除了自己创业,他还有帮助扶贫?

刘根不仅在自己创业,同时还扶持同村的特困户。如今,他正在实施一个叫“龙眼香猪”的扶贫计划,通过为村里的贫困户提供免费的猪苗,按照他的方式在各自家的龙眼园养殖,等猪到了出栏之时,他再将香猪收购回来。这个计划从去年开始筹备,在今年开始实施。

他说,他不仅要以巴马香猪为事业,还要把香猪的养殖技术扩散出去,分享给更多的人。

用这样的方式扶贫,不仅减少了对生态的破坏,并且能让贫困户在接受帮助的同时,教会他们正确养殖的方法,让他们能够学到一门知识,有一门技术养家糊口。

目前,刘根正按照自己的计划一步步实施,为村民实现脱贫而努力着。他表示对“龙眼香猪”扶贫计划非常有信心,在日后一定会有所成效。

突如其来的采访花絮

小编一行驱车近百公里,兜兜转转才来到了这个“小猪佩奇”养殖场,采访的过程中胖虎还不慎摔跤(请原谅小编不厚道地笑了)。

不过为了给大家挖掘更多的创业青年故事,选树更多的青春榜样,这算什么嘛~

在这里,山清水秀,环境优雅,没有城市的喧嚣,在养殖场旁边的会客室里品上一杯清茶,当清风拂来,很是惬意。(真的没有猪屎味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