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表莺声软,风暖柳色新。2月16日,玉林市陆川县北部工业园一片生机盎然。广西富兴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地选肉、分割和煮肉。“公司一年四季都做陆川猪肉的深加工,产品长年供不应求,今年春节期间的销售额是1800万元左右。”董事长谢茂崇告诉记者。

近年来,陆川县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大力发展陆川猪产业,着力在规模养殖、打造品牌、产品延伸上下功夫,推动品种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让一头头生猪从“新”出发。

改良猪品种

自古名猪出陆川。陆川猪是中国三大精品培育名猪之一,育成于汉、兴盛于唐,被称为“唐猪”。“黑背白肚银颈圈”的陆川猪一直因皮薄肉嫩、肥而不腻、入口香脆、香味纯正而为人称道,在市场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其品牌价值达到33.29亿元。

种源是农业的“芯片”,也是产业发展的基础。为了保证陆川猪肉质鲜美、品质独特,陆川县扎实推进育种攻关和遗传改良计划,巩固提升“种猪场+扩繁场+核心群”良种陆川猪繁育体系。

“目前我们陆川县良种猪场有母猪群206头、种公猪12头、血统7个,有这些母猪和种公猪,就可以确保陆川猪血统和味道的纯正。”陆川县良种猪场场长莫常场介绍。

然而陆川土猪也存在瘦肉率低、生长周期长、体重小等问题。为此,陆川展开了持续的品种攻关。“你看,这些是传统的陆川猪,那些是改良的陆川猪,外观花色几乎没有变化。”在广西陆宝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依林介绍,“过去主要靠品种杂交提升陆川猪品质,其特点是瘦肉率提升了,同时猪的外观会发生明显改变,肉质也只能维持一代,必须每年重新进行杂交繁育。现在我们改良的陆川猪,不仅保留了外观花色的特点,瘦肉率还从原来的37%提高到50%以上,更加符合现代消费者的需求。”

品种改良是关键,科学养殖也同样重要。

走进陆川顺康农业有限公司的规模化养殖场,映入眼帘的是带电梯的6层楼高的猪舍,标准化的栏舍配备有自动供水、供料、温控、刮粪等系统。这里没有传统养猪场“随地排泄物”的场景,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全封闭立体养殖大楼,优美的环境令人心旷神怡。

“公司目前存栏生猪1.8万头,通过智能化、生态化的养殖技术,每栋猪舍只需要5名员工就可以管护,同时实现了养殖污染零排放。” 公司负责人林勇说。

规模养殖是产业发展的基础。近年来,陆川县大力推动陆川猪养殖业绿色转型,出台相关文件明确高架网床改造标准,进一步推广“高架网床+益生菌”养殖模式,并在养殖户中推行改造奖补政策,采取“先建后补”模式,落实高架网床改建400元/平方米的补助标准。同时,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促进猪场环境、生猪行为、养殖、屠宰、加工、销售数字化,提升生猪生产和经营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为陆川猪产业发展插上智慧翅膀。

陆川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程夏强介绍,目前全县有养殖场(户)8464家,其中自治区级龙头企业11家、玉林市级龙头企业7家;生猪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373家,约84%的猪舍进行了高架网床改造,畜禽规模养殖场配套畜禽粪污全量化利用设施、大型规模养殖场配套率100%。

打造猪品牌

为猪建造体验馆,稀奇不?在玉林市文化广场就有一个。这是广西富兴食品有限公司专门打造的陆川猪体验馆,憨态可掬的陆川猪卡通抱枕以及陆川猪扣肉、腊肠、猪脚、红烧肉等产品琳琅满目,吸引不少市民前来参观、品尝。

一头猪的“新”路历程_2月26日,广西富-FZ002922467

位于玉林市文化广场的陆川猪体验馆为顾客展示了系列陆川猪深加工产品。   梁学坚/摄

“平时去菜市,许多肉摊都打陆川土猪的招牌,但真假无法分辨。有了专卖店,买陆川猪肉心里就有底多了。”在陆川猪体验馆消费的市民陶丽一脸笑意。

这是陆川县充分发挥陆川猪地理标志品牌效应的关键一招。全县以“公共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方式,通过屠宰、配送、溯源、授牌、门店形象设计“五统一”的形式,打通产供销“最后一公里”。

“我公司在南宁海吉星市场已经租到店面,正在装修,3月份就可以开门营业了。”谢茂崇说。目前陆川县在南宁、玉林、贵港等地共开设专卖店15家、体验馆3家,并计划扩展至100家,推动陆川猪产业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农业品牌化是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陆川县以打造高品质品牌为目标,带动陆川猪产业做大做强,实现品牌价值、价格的双提升。尤其是创新品牌营销方式,用心用情打造陆川猪品牌IP,开发陆川猪卡通形象、陶瓷、吉祥物等礼品,进一步推动旅游消费,并通过一系列品牌宣传,传达清晰的品牌形象,提升陆川猪在全国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延伸猪链条

在大桥镇大垌村的玉商回归产业园陆川分园里,有一个陆川猪产业园。春节刚过,产业园就开始呈现一派繁忙景象:推土机、挖掘机、压路机等不停运转,土方运输车来回穿梭,打桩机轰鸣声、焊接声与钢结构的碰撞声此起彼伏,各个工种密切配合,齐头并进。

“我们的厂房已经完成装修,设备也安装完毕,现在正进行开业前的调试。”入驻的玉商回归企业陆川天源肉制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徐锐表示,他十分看好陆川猪的商机,对未来的发展充满期待。

作为连接粤港澳大湾区和北部湾经济区的重要节点城市,陆川县利用其独特的区位优势,突出肉类健康食品优质优供基地的定位,投资20.07亿元建设包括生产区、共享仓储区和综合服务区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陆川猪产业园。项目占地面积达1010.91亩,全部建成后,年产值可达20.26亿元,实现就业约3000人。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来栖。陆川县以“玉商回归”工程为依托,开展全产业链招商,加速招引落地一批链头企业、头部企业,全力推动产业升级、产品提质,进一步延伸陆川猪产品的深加工链条。

一头猪的“新”路历程_广西富兴食品有限公-FZ002922466

广西富兴食品有限公司的工人正在制作陆川猪扣肉。   谢茂崇供图

“现在,已经有5家加工企业签订了陆川猪产业园进驻协议,主要涉及陆川猪预制菜系列深加工和休闲食品、农副产品加工等领域。” 程夏强介绍。陆川县紧盯深加工及开发运营等领域,以陆川猪为切入点,谋划发展预制菜产业,成立陆川县预制菜产业联盟,培育壮大了神龙王、富兴、陆宝、远邻等80多家陆川猪养殖、加工企业,先后研发了涵盖腊制、罐头、肉干、肉脯、脆皮扣肉等高附加值的陆川猪肉产品。目前产品已形成七大品类、70多个品种,销往全国各地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产值超30亿元。

“我们要以‘玉商回归’为契机,以项目建设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努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陆川县委书记梁伟表示。

   

编辑点评

立足本土生猪资源优势,从种源创新抓起,以科技为魂、绿色为先,向品牌要形象、朝规模争效益,陆川正逐步蹚出一条农业现代化道路。这与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总方向高度契合。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此为借鉴,我区一些地方在找产业路子时首先要握好“方向盘”,通过深入调研,全面了解当地的资源优势、市场需求以及潜在发展机遇,形成科学合理的产业发展规划。其次要夯实“硬底盘”,全力汇集科研、品牌宣传等各类专业人才,聚智聚力打造科技含量高、绿色成色足的产业发展土壤。同时精心打造“主力军”。企业是鏖战一线的先锋队,要以优质的营商环境吸引企业驻下来、留长久,用心用情用力为企业搭建大展身手的舞台,借企业之力推动当地经济提档升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