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华社新华财经栏目以《广西玉林市政协聚焦“陆川猪”全产业链开展协商建言》为题,深度报道了我市政协以“玉事好商量”全媒体协商建言“陆川猪”全产业链发展的经验做法,到目前为止阅读量已达32.4万。

 

原文如下:

“我们在南宁、贵港、玉林都开了陆川猪专卖店,还在玉林开设了陆川猪体验馆,专卖店、体验馆人气爆棚,陆川猪品牌形象深入人心。相信随着‘陆川猪’产品知名度不断扩大,‘陆川猪’产业发展也会越来越好。”10月12日,广西富兴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谢茂崇信心满满地说。

当前,被列入全国三大名猪之一的“陆川猪”已逐渐成为国际国内生猪市场的知名品牌。如何更好地推动陆川猪产业链全面升级,做大做强陆川猪产业?近日,广西玉林市政协办公室联合玉林广播电视台开展“玉事好商量”全媒体协商,邀请相关部门领导、政协委员、群众就打造广西玉林陆川猪全产业链,助推乡村振兴进行现场协商对话。

 

加强品种改良  促进养殖高效化

 

要做强生猪养殖,高效生态养殖尤为关键。政协委员在调研中发现,陆川猪属于脂肪型品种,肥肉多而瘦肉较少,瘦肉率仅为32%。如何在提高瘦肉率的同时,又达到高效生态养殖生猪?现场嘉宾开展协商交流。

“针对提高瘦肉率问题,首先选择品种杂交,将陆川猪母猪与外来瘦肉型猪种杂交繁育出二元杂陆川猪;其次进行品种改良,以陆川土猪为母本,杜洛克猪为父本进行选育,以达到瘦肉率由原来的37%提高到50%以上。”陆川县副县长王海燕如是说。

现场嘉宾还认为,陆川猪要实现高效生态养殖,需努力提高产量,通过鼓励提高陆川猪饲养量,实施示范奖补细则,对年内存栏、出栏达到2000头以上的养殖示范场进行奖励。针对生猪养殖污染问题,陆川县建设309家高架网床养殖场,将养殖污染物进行有效治理和资源化利用,进一步推动陆川猪养殖业绿色转型,促进生猪养殖高效化发展。

 

综合开发利用  延展产品价值链

 

陆川猪肉营养价值高,全身都是宝。如何促进陆川猪产业在精深加工领域得到长足发展?玉林市政协常委、陆川县政协主席李红伟建议,迎合消费者的需求,把不同部位等进行多元化深加工,综合利用并提升产品价值链。

陆川县相关部门也作出回应,将进一步做深、做全、做精、做实陆川猪深加工,如猪皮可以制作成皮革产品,猪骨、猪肺、猪肠、猪血、猪油等可以提取具有食用医用药用价值的成分。

目前,陆川县共有35家预制菜企业,有产品品类60多个,总产值达到20亿元。预计到2023年年底,总产值有望超过30亿元,将成为推动乡村振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柱。

在发挥优势,做大做强陆川猪第二产业链方面,大家达成共识,要加强与广西大学轻工与食品工程学院合作,高效利用猪副产品,开发一系列副产品推向市场,助力实现乡村振兴。其中,玉林市政协委员、广西聚银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祖东建议,依托“陆川猪”已加入预制菜产业联盟的优势,加大产品研发投入,研发适合不同人群的预制菜产品。

 

扩大品牌效应  提升市场竞争力

 

今年7月,“陆川猪”已成功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随着各专卖店、体验馆的逐渐增多,品牌知名度有了显著提高。如何进一步做大做强陆川猪品牌?现场嘉宾展开热烈讨论。

现场嘉宾一致认为要加大“陆川猪”品牌体验店、形象店的覆盖面,不断扩大“陆川猪”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并通过各种渠道拓展“陆川猪”产品的销售,确保销量稳步上升。

“我们县今年计划建设一批陆川猪专卖店和体验馆,有效提升陆川猪品牌形象。计划在广西区内建成专卖店30家,体验馆4家,未来还将扩展到100家专卖店,推动农业产业链与食品供应链深度融合。”陆川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程夏强作出回应。 

“我们还将发挥文化对产业的带动作用,加大文旅品牌的对外宣传,进一步推动旅游消费,并用好陆川作为长寿之乡优势,打造‘长寿猪’康养概念,不断提升陆川猪+康养旅游竞争力。”陆川县文旅局副局长蓝鹏回应道。

委员提出一个个务实管用的建议,相关部门进行一个个回应。思想在交流中明晰,共识在协商中凝聚……陆川县正着力打造陆川猪全产业链,全面助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特色产业价值链提升,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刘乔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