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非洲猪瘟?
非洲猪瘟(简称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法定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2.哪里有非洲猪瘟?
1921年,东非国家肯尼亚首次确认非洲猪瘟疫情。之后,于1957年传入欧洲,1971年传入美洲,2007年,首次传播至欧亚接壤的格鲁吉亚,迅速传入俄罗斯,并在高加索地区定殖。2012年,传入乌克兰,2013年传入白俄罗斯。2014年传入波兰、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2016年传入摩尔多瓦,2017年传入捷克、罗马尼亚。2018年8月初传入我国辽宁。
3.非洲猪瘟有何危害?
主要引起猪发病死亡。一旦发感染,发病率和病死率可达100%。家猪和野猪对非洲猪瘟均易感。各年龄段猪均可感染。
4.非洲猪瘟是人畜共患病吗?
猪是非洲猪瘟病毒唯一的自然宿主,除家猪和野猪外,其他动物不感染该病毒。人更不可能因为食用猪肉而感染非洲猪瘟。非洲猪瘟的病毒并不耐热,55℃30分钟或60℃10分钟即可被破坏,市面上常见的消毒剂都可以将其杀灭。
5.非洲猪瘟能否采取免疫措施?
非洲猪瘟目前尚无有效疫苗,只能采取扑杀净化措施。
6.出现何种症状可以认为是疑似非洲猪瘟发病?
非洲猪瘟症状与常见猪瘟相似,如果免疫过猪瘟疫苗的猪出现无症状突然死亡异常增多,或大量生猪出现步态僵直,呼吸困难,腹泻或便秘,粪便带血,关节肿胀,局部皮肤溃疡、坏死等症状,可怀疑为非洲猪瘟。
7.发生了疑似非洲猪瘟应该怎么办?
养猪场户发现疑似非洲猪瘟症状时,应立即隔离猪群,限制猪群移动,并立即通知当地村级防疫员或当地兽医机构,同时要做好消毒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移动监管。村级防疫员要加强疫情排查,早期识别感染,一旦发现疑似疫情,应协助养殖户隔离猪群,限制移动,并加强消毒,及时上报。屠宰场官方兽医要重点排查淋巴结等器官组织的症状,发现有类似猪瘟症状的,要采取隔离消毒措施,并按要求采集抗凝血、扁桃体、肾脏、淋巴结等样品送检。
8.养猪场户该如何防控非洲猪瘟?
防控非洲猪瘟,重点是做好猪群饲养管理,做到“五要四不要”。“五要”:一要减少场外人员和车辆进入猪场;二要对人员和车辆入场前彻底消毒;三要对猪群实施全进全出饲养管理;四要对新引进生猪实施隔离;五要按规定申报检疫。“四不要”:不要使用餐馆、食堂的泔水或餐余垃圾喂猪;不要散放饲养,避免家猪与野猪接触;不要从疫区调运生猪;不要对出现的可疑病例隐瞒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