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清晨,广西崇左养猪户朱玲玲打开手机程序监控视频。镜头前,几十头胖乎乎的小猪在宽敞的猪舍里撒欢儿,挤在一起进食,一天天长大变胖。看着圈舍里的场景,朱玲玲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今年11月朱玲玲家投资1500万元建设的以肉猪育肥为主的养殖场投入使用,首批仔猪进场繁育,未来年出栏优质商品肉猪可达15000头,年值3000万元。
这么大的养殖量,与过去时时担心疫情和市场行情相比,今年36岁的朱玲玲却显得十分轻松,几乎成了“甩手掌柜”。她家的家庭农场与云南神农集团结成联农带农合作伙伴关系,帮神农集团代养猪。得益于“公司+家庭农场”的养殖模式,她只需要负责商品猪育肥,神农集团负责提供种苗、饲料、技术指导、疫病防治和统一回购销售,家庭农场省心、省力且不担心市场价格变动风险。环保处理后的猪粪,还可为周边近百户水果种植户提供水肥一体的资源。
朱玲玲家的变化,是云南农业龙头企业神农集团近年来创新推出的规模更大、标准更高的养殖模式成果。“公司+家庭农场”正从昆明走向省内武定、陆良、宣威等地,并延伸到广西,通过与当地农户共同发展标准化的养殖场,实现种养结合绿色发展,让企业和农户实现经济生态双丰收,用科技和产业化帮助农民“养好猪、好养猪”。
将养殖户的风险降到最低
“站上风口,猪都能飞上天”,这曾是中国生猪养殖行业的真实写照。但近年来受非洲猪瘟疫情以及部分企业急功近利扩张带来产能过剩的影响,生猪价格自2021年从历史高点回落以来,已连续下跌两年多,猪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寒冬。中小散户加速退出,多家知名上市猪企业绩盈利骤降或转亏,有的甚至走向破产重组。
养猪已切切实实成为高危行业,这是令“头铁”的养猪人不得不面临创业危机。可是,在大量散养户纷纷离场之时,规模猪场却快速崛起,帮助散户拾起了放弃的养猪机会。
为应对猪周期并实现产业化,云南首家农牧行业上市企业神农集团将“成本控制、降本增效”作为公司管理的重心,积极调整发展战略,主动探索建立联农带农新模式,把小农户嵌入全产业链条,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从过去以工业化封闭式的“自繁自养”模式为主,到现在开始加快发展轻资产的“公司+现代化专业农户”的新模式,神农集团实现了两种养殖模式的均衡发展。
48岁的徐学创是广西南宁市双定镇首批与云南神农集团签约建设家庭农场的生猪养殖户。过去曾经养鸡,后改行养猪,但猪价的持续下跌,曾让他萌生退出这个行业的想法。
今年初云南神农集团来到广西推广“公司+家庭农场”的养殖模式,曾因饲料品牌而熟知神农集团的他,选择了与神农合作,拓展专业化养殖之路,签订了生猪代养协议。
来到徐学创的养殖场,如果不听介绍,绝对看不出眼前是一个养猪场:茂密的树林深处,山坡上有几栋的蓝色楼房,两层楼高,一排排连在一起。远眺猪舍,这里的猪已然过上了“吹空调、住楼房”的生活。记者站在猪舍外百米远,几乎闻不到任何异味。
他家新建的猪场养了近3000头猪,今年6月神农集团提供的猪苗拉来后,俩口子和请来的工人像照看自家孩子一样照顾它们。
“我们把猪舍像铁桶一样保护得滴水不漏”,徐学创介绍。按照神农集团的要求,严格生物安全防控措施,猪场未发生一例非洲猪瘟病毒感染事件。
在他们的精心照看和神农集团的指导下,5个多月的时间,小猪从初来时的7、8公斤长到了到120公斤,一个个膘肥体胖。11月初,从入栏到出栏,扣除神农支付的成本后,每头代养费200多元,半年时间收入近60万元。拿到钱后, 徐学创难掩兴奋劲儿,他计算着,未来如何扩大发展。
今年55岁的黄均青是南宁隆安县养猪业的“老把式”,有着多年的养猪经验的黄均青在猪瘟和猪价持续下跌面前,也不得不停止扩大饲养规模。在了解了神农集团的养殖模式后,他尝试着签订了代养协议,与神农合作养猪。猪苗、饲料、药品都是由公司提供,花费多少钱记在账上。猪养好了公司回收,去掉前期猪苗等成本后进行核算。
按照合同约定,神农集团会承诺最低收购价,即使行情继续低迷,也按最低收购价收购,这样就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黄均青对家庭农场升级改造,建设了标准化的养殖场,猪的存栏量也发展到了7500头。他甚至还投资30万元建设了一个净水厂,从河道里抽水供猪场使用,净化后的水质甚至达到了自来水的标准。
“家庭农场”是个好东西,省心、省力,不用担风险又赚钱,黄均青这样总结。现在,他已经与神农集团合作饲养第7批次育肥猪,并成了远近闻名的“经纪人”,很多农户想拉着他一起合作,共同养猪。
走绿色生态养殖之路
云南神农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与传统的代养模式不同,神农集团推出的“家庭农场”要求较高,除了规模化以外,还必须达到环保要求。遵循种养循环的生态养殖模式,不污染环境,走的是一条规模效益和种养循环的绿色生态养殖之路。
公司在省内各地及广西推广的“公司+家庭农场”的模式对于农户来说,最大的好处是解决了农户的资金问题,降低了养殖风险,种苗、饲料、疫病防治服务等都由公司提供。农户前期只用投入人工、场地和水电。不用担心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更不需要担心疫病风险。无论猪价如何下跌,企业也得按合同价回收,这样一来代养户的风险几乎为零。
虽然养猪户与神农集团之间仅是代养猪关系,但神农集团并非 是“放养式”,而是提供“养成系”的全套扶持服务。神农集团定期派出技术人员深入家庭农场开展技术咨询、指导,帮助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甚至对于经验不足的养殖户,还派出工作人员直接到猪场上班,由公司承担工资费用,与工人同吃同住,现场指导规范管理,帮助家庭农场逐步走上规范化发展轨道。通过帮扶带,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此外,公司在设计时就充分考虑到对养殖户的激励机制,即养殖户技术掌握得越好、管理越好、成本控制越好,养一头猪的收益率就越高。从近两年养殖户的收入来看,没有一家是亏损的。如果市场行情好,养猪户还能获得高于合同卖价的分红。
新兴的发展模式进一步实现了养殖的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和集约化,深度的转型升级,不仅大幅提高当地生猪养殖的标准化率,也不断降低神农集团养殖成本,更靠近消费市场,从而增强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
在神农集团董事长何祖训看来,养猪业依然是“风口”,放心猪肉的供应仍是市场刚需,这是一个长期性的事业。但今天的“风口”,已不是当年的粗放养殖、盲目扩张的“风口”,而是走向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的 “新赛道”。
昆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吴劲松
责编:陈鹏
编审:周晓雪
终审:周健军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