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猪养殖行业基本情况

1.1产业链

        从上中下游来看, 产业链条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上游为饲料和兽药供应企业;中游为生猪养殖行业,包括商品猪、种猪、仔猪三个品种,商品猪的销量占绝大多数;下游对接屠宰和猪肉加工企业,生猪屠宰后作为冷鲜肉或者肉类加工产品,经过物流运输,进入消费者市场。

        种猪成熟配种需要 3 个月,母猪妊娠需要 4 个月,仔猪育肥出栏 5 个月,加起来正好12 个月。这也决定猪肉价格短周期的波动时间大致以年为单位。

                                                 图 1 猪肉行业产业链

1.2养殖模式

        生猪养殖分为自繁自养和外购仔猪两种模式。通常而言,自繁自养模式的企

业自身生产仔猪,没有购买仔猪的费用,因此养殖利润更高。 而仔猪利润可以作

为观察母猪存栏是否充足的指标,当这个数据长期维持较高水平,意味着仔猪供

应短缺,能繁母猪的存栏出现问题。在周期上行的阶段中,会出现自繁自养相对

于外购仔猪的“超额利润”。 从下图中可以看出,两种方式产生的利润差与仔猪

利润呈现高度相关。

                                  图 2 两种养殖方式利润差与仔猪利润

1.3猪肉需求和供给情况

         猪肉在年内呈季节性波动,消费量呈现 U 型。春节前为需求高峰,夏季为淡季,冬季为旺季。中国是猪肉消费大国,从每年的消费量 5500 万吨来看,占到全球 1.1 亿吨的一半。 而中国的人口大约为全球人口的五分之一,可以得出我国人均猪肉消费量是全球人均消费量的 2.5 倍。供给侧方面,猪肉的来源为国内生产和国外进口。而国产的猪肉是供给的主要部分,进口猪肉约占3-5%。 近几年约 150万吨的净进口补充,国内总供给约为 5350 万吨左右。而在 2019 年, 全年消费量仅为 4900万吨,同时净进口 250万吨左右,国内总供给约为 4650万吨。2021年,中国生猪出栏量约为6.8亿头,较2020年大幅增长29%,基本回到猪瘟之前的出栏水平

                                                   图 3 生猪历年出栏量

2、猪周期

2.1历年猪周期情况

        从时间轴最长的数据来看,大致可以看到,大宗价格、零售价格走势基本是一致的。从其中时间轴最长的数据来看,可以看出已经经历过三轮完整的长周期(从顶部到顶部),长周期长度在 3-4 年,价格波动区间大致是 15-30 元,期间还会包含着数目不等的短周期。

         2006/7—2010/2,上升周期20个月,下跌周期27个月,猪价最低5.96元,猪价最高17.45元,最大涨幅192%。

         2010/5—2014/4,上升周期16个月,下降周期31个月,猪价最低9.08元,猪价最高19.92元,最大涨幅119%。

         2014/4—2018/5,上升周期26个月,下降周期23个月,猪价最低10.01元,猪价最高21.2元,最大涨幅112%。

      2018/6-2021/1,上升周期上升周期31个月,猪家最低10,最高40,最大涨幅300%。

2.2猪周期预测

      2023年上半年是否出现第三个亏损底直接决定着未来产能去化进程以及产能去化的程度,通过以上分析现在可以很明确一点就是,如果2022年上半年产能去够了,2022年下半年猪价直接就会反转,周期高点出现在2023年,如果2022年上半年产能没去够,2023年上半年猪价还会探底形成第三个亏损底,然后猪周期再反转,周期高点出现在2024年,所以不需要担心2023年上半年如果行业产能没去够,又没有出现第三个亏损底产能中断去化的问题,因为几乎不存在产能没去够的情况下,2023年上半年猪价还能不跌,养猪行业还能实现赢利不亏损的可能,如果猪价在2023年上半年行业淡季都能上涨,大家都能赚钱,恰恰就充分说明产能已经去够了,周期已经实现反转了(所以现在公布的能繁数据即使失真,到时候猪价也不会骗人,因为价格由供求决定)

        周期高点在2024年出现,2023年上半年出现第三个亏损底,从能繁去化进程以及疫情消费等其他因素推断,2023年上半年这个亏损底的猪价几乎不可能再比2022年上半年这个亏损底猪价更低。



周期高点在2023年出现,要出现这种情况,今年上半年产能必须出现深度的去化。



         除了以上两种未来猪周期演变模式,暂时不考虑第三种可能性,不管未来哪种猪周期发展模式,现在都是新一轮猪周期的起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