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种猪培育决定了父母代的繁殖性能与商品代的性状表达,是生猪产业链中最为上游与最具技术壁垒的一环。在种猪培育体系之下,祖代种猪出生至二元能繁母猪开始繁育需要约20个月。非洲猪瘟疫情使得行业种猪产能深度去化,在非瘟疫情反复与变异毒株蔓延的情况下,我国种猪体系恢复趋势放缓。

就行业产能的数量与质量而言,二元能繁母猪供不应求,而根据涌益咨询数据,当前三元能繁母猪占比达45%左右,预计未来猪价或将持续高位。看好具备完善防疫体系以及先进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的龙头企业。

1.  种猪培育体系:祖代种猪出生至二元母猪进入繁殖周期需要约20个月

种猪培育即在不同猪种中寻找到符合生产性能需求的基因,并将其留种培育。种猪培育需要长时间的体系建设及技术研发与应用,这导致种猪培育投资周期长,且初期收益少。在养殖过程中,由于种猪基因是猪场养殖效益的核心,故而种猪培育技术能力是生猪养殖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一环。

我国于80年代后开始推进生猪育种体系建设,2009年农业部逐步开始开展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的认证,2016年我国基本形成了纯种基础母猪总存栏达10万头的国家生猪核心育种群,形成相对稳定的育种基础群体。

我国主要引入并培育大白、长白与杜洛克三大品种的祖代种猪,构建三元商品猪育种体系。“杜长大”外三元品种是指从国外引进的大白、长白与杜洛克三大品种杂交培育得到的商品猪,因其瘦肉率高、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低等优势,是市场上最为主流与通用的商品猪杂交组合。

扩繁比例来看,曾祖代GGP:祖代GP:父母代PS:商品代CS 大约为1:5:40:800。按每一代中单头母猪年产仔20头计算,假设祖代母猪选出率为50%,曾祖代至祖代母猪的扩繁系数为5,假设父母代母猪的选出率为80%,祖代母猪至二元母猪的扩繁系数为8,二元母猪至商品猪的扩繁系数为20,即1头曾祖代母猪可以粗略对应800头商品代仔猪。

商品猪的遗传图谱和扩繁系数:

按繁育流程顺序梳理,祖代种猪出生至二元能繁母猪开始繁育需要约20个月。按繁育流程顺序梳理,祖代猪出生至杂交后生产出二元母猪需要12个月,新生二元母猪需要达到8个月龄或120公斤才能进行人工配种,妊娠期大概是4个月左右,分娩后至仔猪断奶需要1个月,仔猪育肥至可出栏需要5个月。总计而言,从祖代猪出生到最终商品猪出栏的周期是30个月左右,而祖代种猪出生至二元能繁母猪开始繁育需要约20个月。

商品猪的遗传流程:

2.  非瘟疫情造成种猪存栏去化,产能恢复尚需时日

2018年8月非洲猪瘟爆发以来,我国种猪产能深度去化,2020年我国大量进口种猪补充产能。根据中国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公布的数据,2019年6月的定点监测企业的种猪存栏量相比2018年8月下滑了18.53%。在行业显著的种猪产能去化之下,我国2020年从国外大量进口种猪,根据微猪科技,2020年全年种猪进口数量达到30000头左右。

定点监测企业种猪存栏量(万头)与环比增速(右轴):

我国历年种猪进口数量(头):

2020年冬季以来,非瘟疫情加剧,加之毒株变异,对种猪场存栏量回升或有影响,行业产能恢复或趋缓。由于种猪场多为规模化养殖,养殖密度较高,在病毒传播前期受影响较大。

根据2021年2月《中国兽医学报》报道,中国非洲猪瘟病毒已出现了自然变异株,相比于传统强毒株,变异毒株致病力减弱,但由于其传播不易发觉,具备较大扩散可能性。根据涌益咨询数据, 40家种猪企业后备母猪出栏量自2020年3月至2021年1月连续10个月环比正增长,全国二元能繁母猪存栏量自2020年2月至2020年11月连续9个月环比正增长,行业种猪产能有所回升。

2020年冬季以来,非瘟疫情加剧与毒株变异导致行业种猪产能下滑,根据涌益咨询数据,种猪企业后备母猪出栏量在2021年2月环比下降9.35%,而全国母猪存栏量由2020年12月至2021年2月环比持续减少。

40家种猪企业后备母猪出栏量(头)与环比增速(右轴):

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左轴)与同比增速(右轴):

由于祖代猪出生至二元能繁母猪开始繁育的培育周期较长,二元能繁母猪产能供不应求,其价格持续高位,大量猪场采用三元能繁母猪快速复养与扩繁。

非洲猪瘟对于我国种猪产能造成了深度去化,而祖代种猪出生至二元能繁母猪开始繁育需要约20个月,非一时之功,二元能繁母猪供不应求,价格长期维持高位,因此大量猪场选择三元母猪回交,即采用三元能繁母猪进行快速复养与扩繁。

二元能繁母猪价格(元/公斤)

根据涌益咨询数据,自2019年7月以来,三元能繁母猪占比由10%上升至2020年5月的47%,随后小幅下滑,2021年2月三元能繁母猪占比达45%。

二元与三元能繁母猪占比:

虽然三元母猪的投入生产加速了生猪产能的恢复,但是三元能繁母猪的生产性能相对二元能繁母猪有所差距。牧原股份具备回交二元种猪体系能力,在非瘟背景下,保障了公司优质种猪的持续供应。

三元能繁母猪的配种成功率、成功分娩率、平均胎龄、PSY水平、MSY水平均低于二元能繁母猪。其原因在于杜洛克种猪血统占比的提升,杜洛克血统具备瘦肉率高、增重快等优点,但是繁殖性能较差。故而杜洛克血统占比越高,其母猪的生产性能越差。牧原股份具备回交二元体系能力,该体系下回交母猪没有杜洛克血统,其繁殖性能好于三元母猪,在非瘟背景下,该回交二元体系保证了公司优质种猪的持续供应。

二元、回交二元、回交三元与三元母猪的血统占比与繁殖性能对比:

3.  继续看好生猪养殖板块龙头

行业产能整体的数量与性能均有较大改善空间,猪价或长期维持高位。随着种猪的大幅引进,行业产能处于持续回升的状态中,但目前也出现了数量与质量上的扰动:

1)2020年冬季以来,非瘟疫情加剧加之毒株变异,种猪产能恢复速度趋缓;

2)三元母猪占比依然维持高位,三元母猪的繁殖性能较差,其产能质量并不高。

长期来看,我们认为非洲猪瘟的反复以及变异毒株的扩散对生猪养殖企业的养殖技术、防疫能力与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具备完善防疫体系与先进养殖技术的龙头企业或将充分受益,首推牧原股份,公司自繁自养一体化养殖体系覆盖种猪培育、母猪繁育与仔猪育肥,在未来周期底部依靠成本优势可能保持较高的头均盈利水平,或带动估值中枢上行。

 $牧原股份(SZ002714)$    $新希望(SZ000876)$    $畜牧ETF(SZ159867)$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