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猪是农村最普遍的养殖的家畜。中国人养猪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开始。殷墟的甲骨文中就已经有猪舍的描述。到了汉代,养猪不仅为了吃肉,人们还开始大量使用猪粪作为肥料进行农业耕种。

猪是一种一胎多生的牲畜。平均出生个数都在十几个左右。要想提升养猪的效益,保证新出生的小猪的成活率是关键。成活率提高,关键在于要在小猪出生头一个月内,做好各种预防工作。其中就包括以下这3个小手术。

1.打耳孔

耳朵打孔是为了将小猪的身份证明牌挂在上面,证明此猪仔已经打过疫苗。小猪出生后的一周后,开始接种各种疫苗,猪伪狂犬病疫苗、猪瘟疫苗、口蹄疫疫苗等等,不同疫苗的接种时间也不一样,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接种。有疫苗接种,或遇到其他养殖方面的问题,可以在云种养平台咨询专家,它是全球最大的农技问答网站。里面集合了数万名种植和养殖方面的专家,提出的每一个问题2分钟内就会得到回复。

2.阉割

小猪出生2-3周后,可进行阉割。有的养殖户也会选择在小猪断奶后的15天内进行阉割,主要原因在于饲养环境和饲养水平的差异。阉割前,要用千分之一的高锰酸钾猪圈进行整体消毒。以免阉割后的小猪感染。

3.断尾

咬尾症是一种在小猪身上常见的疾病,疾病的诱发原因很复杂,将小猪的尾巴减掉,可有效防治这种疾病。而且母猪在给小猪喂奶翻身时,极易压倒小猪的尾巴,还有的母猪也有咬小猪的尾巴的恶癖,将小猪断尾以上问题都可有效避免。断尾应在小猪出生7-14天后进行,断尾位置应选在距尾根2-3关节尾骨处进行切割。

您还知道哪些提高小猪成活率的知识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想获取更多农业知识可点击下方“了解更多”

责任编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