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人常说:

属猪的人命好,一辈子不愁吃喝。

己亥年虽是“土猪”年,

但很多的年轻父母,从去年就酝酿生“猪宝宝”了。

在他们眼里,哪里有什么“土猪”,

只要猪年生下的,不就是“金猪”宝宝嘛!

萌萌哒的猪,对于苏州人来说,

可不光是餐桌上的美味,

还有相当多的故事、民俗都与它相关。

最珍贵的“国宝”

繁殖力最强产仔最多的太湖猪

首先,不得不提苏州的

一种相当特别的土著猪——太湖猪。

目前它被列入了

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还享有“国宝”的美誉呢!

太湖猪

太湖猪,有着黑或青灰色的披毛,白色的四肢和鼻,耳大下垂,像极了烤烟叶。

它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乃至世界上猪种中繁殖力最强、产仔数最多的品种。

过去,苏州的太湖猪种场很多,每个县乡都能拥有五六百头种猪。但随着用地减少、保护不力等因素,太湖猪急剧减少。

太湖猪

2004年,占地百亩的太湖猪国家级保种场,在相城区北桥鹅东村建立,这是国内唯一同时保存有3个类群太湖猪的保种场。

太湖猪保种场,还培育成功了优良的瘦肉型新猪种——苏太猪,如今已在全国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推广养殖,苏太牌猪肉成为猪肉市场的高端商品。

苏太猪

说到这里,这都要过年了,

你还不快去买点太湖猪,

尝一下传统苏州猪肉的美味吗?

最佳过年打卡地

太仓安佑猪文化博物馆

还有人给猪造了一个博物馆?

对,就在咱们太仓。

过年如有空闲,你不妨去溜达下,

接受一下猪文化的熏陶,

也给来年讨个好兆头。

安佑猪文化博物馆

这座博物馆,全名叫做安佑猪文化博物馆,据称是江苏省首家以猪文化为主题的专业博物馆,2011年建成开放,总面积达800平米,里头藏着许多和猪相关的好物。

从博物馆大门进去,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幅巨大的猪“全家福”木刻画。在一楼展厅,猪的历史、猪的文化、猪的种类、猪的传奇故事等依次铺陈。

有关猪的用具

最显眼处,用栅栏圈着一只母猪和一群小猪崽,远远望去活灵活现,这就是苏州种猪的代表——苏太猪的活体标本,参观者可以近距离接触苏太猪。

苏太猪活体标本

二楼展厅讲述传统养猪、现代养猪及未来养猪的知识,同时还收藏了各类古代猪舍、陶猪、铜器、木雕,以及猪的甲骨文字、各国猪邮票等。

此外,养猪知识、猜猜古字等一系列互动展板,深受小朋友喜爱。

陶摆件

有关猪的邮票

最让人称奇的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出土于台湾的“猪肉石”。

猪肉石

因其长有皮肉,纹理清楚,形象逼真,得名“猪肉石”。无论远观还是近看,石头都像极了一块真猪肉。

老苏州“猪”事最繁忙的地方

猪行河头与腌猪河头

如今很少有人知道,

苏州有两个以“猪”命名的地方,

是如假包换的“猪”,不是“朱”哦!

分别叫猪行河头和腌猪河头,

看名字就知道,都与猪肉的买卖有关。

山塘河

“猪行河头”位于苏州阊门外山塘河南岸。早在清朝乾隆二十七年,就是苏州生猪批发贸易集散地。

生猪,都主要来自苏北泰兴、盐城一带,以及苏南及原吴县周边乡镇,通过水运到达苏州。住在猪行河头的老苏州回忆:天未亮,就听到河边的猪叫声,非常闹猛。

猪行河头

在历史上,有24位猪行老板们集资在山塘河南岸莲花斗创建“毗陵公墅”,猪行河头就是从那时叫起来的。

猪行交易,在星桥头茶馆店里面进行,老板们边吃茶边交易。苏州八城门的肉店老板,早上九十点钟就到猪行河头“剪猪”,即肉店老板看中哪头猪,就在哪头猪上用剪刀做个自家店的标记,这样就算定货了。

腌猪河头

此外,苏州还有一条叫做“腌猪河头”的小巷,位置则在山塘桥的东侧。

乾隆时里人徐扬所绘《盛世滋生图》中,该处还有市招“腌猪老行”。正如其名,这条小巷中是咸肉市场的集散地,旧时买不起肉的穷苦人家,只有逢年过节才到这里来买点咸猪头肉。

如今,“猪行河头”和“腌猪河头”早已失去昔日的喧闹,但作为地名存在也算是保留了历史的痕迹。

如今的猪行河头

那么,当下苏州市民餐桌上的猪肉来自于哪里呢?

据悉,八成以上的肉来自于苏州食品有限公司,也就是老百姓俗称的“肉联厂”。

苏州肉联厂

上世纪80年代开始,肉联厂搬到目前园区娄江大道地块,并逐步登上全国副食品供应企业前三甲。年前有消息称,肉联厂计划2年内将搬离园区。

不过也不用担心,肉联厂的新址已经确定在吴江平望啦!到时候,将会有更宽阔干净的肉联厂等着你去买买买。

最神奇的10斤猪肉

老僧吃了救5000人

在苏州,有关猪的民间传说其实不少。最有名的要数《平吴录》记载的,一位重元寺的老僧破戒吃10斤猪肉,救了5000人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元朝末年,朱元璋为扫除张士诚这一障碍,兵压姑苏城。经过八个月的围城,终于城破,张士诚部下5000将士被俘,面临全部坑杀的境地。

朱元璋(来源网络)

当时苏州重元寺住持智嗔大师慈悲为怀,不忍这5000人惨死,于是只身涉险,请求朱元璋不要滥杀无辜。

朱元璋素闻智嗔大师威名,但为立威不肯轻易放过降卒,便说:“自古将军杀人,和尚吃素,都是天理,你还是请回吧!”

智嗔灵光一现,说道:“和尚若可以不吃素,将军是不是就可以不杀人?”朱元璋笑道:“大师恪守佛法几十年,难道也能不吃素吗?如果您能生吃10斤猪肉,我就承诺不杀这5000人。”

智嗔大师已是名震全国的得道高僧,朱元璋料他不会自毁名誉生吃猪肉,但智嗔当着朱元璋的面生吃下10斤猪肉。

不幸的是,因吃生肉不消化,智嗔于当天夜里圆寂了。智嗔死后,朱元璋带着内疚兑现了自己的承诺,放过了那5000降卒。

你知道吗?

苏州还有这些与“猪”相关的民俗!

春节杀年猪

苏州人每到腊月二十六,天微微亮,就开始杀猪,杀猪时讲究“一刀清”,即一刀杀死,否则认为不吉利。杀后还将粘有猪血的利市纸压在室角或猪栏内,以示猪未死。

杀年猪

新女婿送猪蹄

在苏州的传统婚俗中,结婚前一天,男方要准备猪腿等喜庆物送到女方家。婚后第二天,夫妻要带猪后蹄回娘家,后蹄退回,俗称“蹄蹄来,蹄蹄去”。

猪蹄

66岁吃六十六块猪肉

过去苏州人在逢父母66岁生日时,要做六六寿。女儿们将猪腿肉切成六十六小块,红烧后盖在一碗大米饭上,用红布遮盖,送给寿主品尝,以示祝寿。

红烧肉

请媒人吃十八只蹄髈

以前苏州人请人做媒,媒成以后,就要请媒人吃十八只蹄髈。“吃十八只蹄髈”也成了做媒的代名词了。

著名作家程乃珊在她的《女儿经》里有这样的一段:“给你女儿做媒来了”,昆锦开门见山地说:“什么,想吃十八只蹄髈了?”。

猪蹄髈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