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工布江达县在产业发展上,有着“强绿壮黑”的定位。“强绿”是指强化绿色旅游资源开发;而“壮黑”,是指当地特有的畜牧养殖资源,“藏香猪”。广东省中山市第九批援藏工作组结合工布江达藏猪原种地理标识和农产品标识,以“一头猪”延伸成一条产业链。
西藏劲华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常冰:“我们来这里投资首先是看到我们的藏猪猪种是具有4千年历史的一个藏猪品种,比起西班牙火腿,我们跟西班牙地理上处于同一纬度,包括气候等各方面也比较适合做生吃发酵火腿。”
常冰表示,一只藏猪火腿,根据发酵年份长短而定价不同,发酵时间长、质量好的火腿能卖上万元。目前来到这个产业园投资的企业,不但看好这只“猪”的品质,另外还看好藏香猪多元的产品定位和广阔的市场需求。
西藏沃野实业有限公司生产部主管车晓欢:“我们的午餐肉跟红烧肉罐头每年的产量在15万听,除了罐头我们还有手撕肉干、风干肉、火腿,还有土特产松茸类的产品。”
尹总:“我们主要做产品开发以及市场开拓,已经在深圳、 广州、上海、北京、成都、西安等一线城市开始了布点,未来就是想把我们的藏香猪高端的产品引进到各地。”
产业园负责人:“一期厂房全部租出去了,主要是藏猪肉加工、 藏蜜、松茸加工等,主要是农畜产品这一块。产业园一期建设一共引进了8家企业,一期现在是不能满足我们需求了,正在准备打造第二期。”
目前,藏猪产业园一期项目已经引进劲华火腿、沃野藏猪、善正农副产品等项目建成投产。同时,援藏工作组助推当地出台多个大学生创业政策,使当地更多牧民、年轻人等参与到藏猪产业多个环节,逐步形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市场氛围。
藏猪食品加工厂大学生创业者:“我们大学生创业的时候,这个厂房是三年免租的,贷款那些很方便。当地政策给了我们这么好的机会,我就想珍惜一下,然后也想发展一下我们这边的产品,把我们这边的藏猪肉、牦牛肉等,这边有的东西特产,我们希望是能卖到全国各地。”
目前,在政府引导下,藏猪养殖企业和当地合作社、农户合作,采取“散养+半舍饲”的养殖模式,从农户手中收购藏猪,进行屠宰、二次加工、精分割变成冷鲜肉、火腿等不同品种,然后再包装、冷链面向全国销售。
赖冠华:“老百姓通过参与到产业的各个环节当中去,真切地体会到产业发展对他们带来的一个好处,包括对他们增收的好处、对他们就业的好处,很多农牧民群众已经慢慢从个体,发展到养殖大户。”
据了解,园区平台建设带动藏猪产业链条日趋完善,相继建成1个国家级藏猪遗传资源保护场、3个集中扩繁场、3个规模养殖基地、1个藏猪养殖科研示范基地,提升藏猪养殖存栏规模达8.36万多头。
赖冠华:“利用好援藏资金‘带动和撬动’的作用,我们就投资建设了屠宰、加工、物流等,包括‘十四五’规划、近年内要建设的检测中心等,进而就解决了整个产业链当中的一些‘补链环节’。
援藏工作组结合工布江达县拥有国家级藏猪原种保护区、藏猪原产地地理标识的“双地标”等优势,做实藏猪产业园规划,引导当地投资1.5亿元建设配套基础设施和标准化厂房。推动藏猪产业园加快创建林芝市首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园区企业全部达产预计产值超6亿元。
赖冠华:“推动整个园区的基础配套设施完善,从而推动我们整个营商环境的优化,招引更多的优质企业进入到园区,做好他们的一个配套服务。”
中山第九批援藏工作组组长何立也坦言,援藏资金是有限的,必须花在刀刃上。三年来,中山第九批援藏工作组瞄准藏香猪产业链中缺失的关键环节,投建了一批重点配套项目。以产业配套完备的藏猪产业园招商引资,吸引了大批龙头企业、重点项目落地,从而构建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藏香猪产业体系。
2018年,西藏自治区藏猪加工率仅5.2%,藏猪开发产品少,产业链不完整等问题凸显。
随后,广东省援藏工作队牵头谋划工布江达县藏猪产业园项目,深入调研,制定实施了《藏猪产业园规划》。2019年,中山第九批援藏工作组抵任后,肩负着将“规划”落地成为“现实”的重任。
记者:缪卓延 洪樱芷 梁鑫
一审:杨启航
二审:付翊苗
三审:张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