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绵竹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及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部署,全面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出台促进生猪生产的各项扶持政策措施。据国家统计局绵竹调查队数据显示,2022年绵竹生猪产能进一步恢复。

一、全年生猪生产情况

2022年,绵竹市继续加大生猪生产投入,积极引导养猪企业、养殖大户提质增效,生猪生产稳步发展。

(一)生猪出栏:持续增长。2022年,绵竹生猪出栏44.54万头,比上年增加1.36万头,增长3.14%;猪肉产量3.3万吨,比上年增加0.16万吨,增长5%。生猪出栏、猪肉产量均恢复到正常年份的90%以上。

图12022年1-4季度生猪出栏走势(单位:头)

(二)生猪存栏:略有减少。2022年末,绵竹生猪存栏25.65万头,同比减少2.96%,主要受年底集中出栏量大影响,生猪存栏略有减少。

(三)能繁母猪存栏:小幅增长。2022年末,绵竹能繁母猪存栏2.16万头,环比减少9.3%,同比增长2.36%,年末能繁母猪存栏数量降至年初水平。调查显示,受全国生猪市场价格和疫情双重影响,钟长兴养殖场、牧原集团等养殖企业反映全年盈利不佳,年末养殖规模收紧。

二、主要畜禽价格运行情况

(一)肥猪价格全年处于“跌宕起伏”

2022 年绵竹主要畜禽监测点生猪出栏均价为 18.7 元/公斤,比上年下降10%。当前绵竹生猪养殖盈利水平为17.5元/公斤左右,按绵竹主要畜禽监测点生猪出栏平均重量165公斤计算,2022 年绵竹出售每头猪可盈利200元左右,生猪养殖仍有一定的盈利空间。

全年价格波动主要分三个阶段:一是年初呈低开低走。绵竹肥猪价格从开年就走低, 1月为13.6元/公斤,较2021年12月下降4.5元/公斤,跌幅24.8%;2月价格为14.0元/公斤,环比上涨2.9%;3、4月价格为13.0元/公斤,为全年最低价;二是年中逐步上扬。5—7月肥猪价格大幅上涨,涨幅分别为15.3%、30.7%、35.3%,呈小步上升态势;8月肥猪价格略有下降,为22.3元/公斤,跌幅3%;9—10月肥猪价格为24.8元/公斤、25.1元/公斤,涨幅分别为11.2%、1.2%;三是年末震荡中收盘。伴随进入冬腊月,居民腌制腊肉需求带动猪肉消费进入“小阳春”,肥猪价格为全年最高,达27.5元/公斤,涨幅9.6%;受多重因素影响,12月肥猪价格大幅下跌,为16.0元/公斤,跌幅达41.8%。

图2 2022年1-12月肥猪价格走势图(单位:元/公斤)

(二)仔猪价格总体呈上涨趋势

受肥猪价格波动影响,上半年仔猪价格低开低走,1、2月仔猪价格为16元/公斤,与2021年12月持平;3月小幅上涨价格为20元/公斤,涨幅25%;4月又回落至16元/公斤,为全年最低价格;5、6月上升至20元/公斤。下半年仔猪价格高开高走,7—9月价格持续上涨,价格分别为24元/公斤、28元/公斤、30元/公斤,涨幅分别为20%、16%、7%;10—11月仔猪价格维持在最高点;12月随着肥猪价格大幅下跌,仔猪价格也随之下跌至25.0元/公斤,总体在高位运行。

图3 2022年1-12月仔猪价格走势图(单位:元/公斤)

三、当前生猪养殖行业面临的困难

(一)养殖成本攀升,利润收窄。在饲料方面,饲料价格始终高位运行。根据绵竹祈祥家庭农场反映,2022年绵竹养猪所用豆粕涨价幅度较大,正常时期豆粕约3600元/吨,今年年均约5000元/吨,第三季度更是高达6000元/吨。同时玉米和细米糠的价格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导致每头猪平均养殖成本上涨150—200元。在人工成本方面,工人平均工资由同期3500—4000元/月上涨至 5000—5500元/月,具有技术储备的工人工资更是高达10000—12000元/月。在防疫方面,疫病防控和药物治疗等成本增加明显,当前每头猪药物和防疫成本在120—180元,主要是购买烧碱、过氯酸氢钾等用品。养殖成本的增加,养殖利润进一步收窄,使得生猪养殖户养殖积极性难以提高,处于一个观望的状态。

(二)中小型养殖户缺少政策扶持。许多中小型养殖户反映,近些年国家和地方出台的稳定生猪生产扶持政策多集中在大型规模养殖场和种猪场上,中小型养殖户享受相关扶持政策较少。现阶段散养户和中小型养殖户在绵竹仍占较高比例,对全市生猪生产发展仍起着重要支撑作用。

(三)融资较为困难,流动资金紧张。据养殖户卓某反映,2022年养殖成本过高,一头60斤大仔猪从进场到出栏平均成本约2000元/头(不考虑非洲猪瘟影响)。根据现有的存栏状况,资金缺口在30万元以上。银行贷款一方面需要抵押养殖场、房子等资产才能贷到款,而对小型养殖户来讲,养殖规模小,贷款额度低,对养殖户“杯水车薪”。另一方面贷款利息也在年化6%左右,利率太高,偿还压力大。

四、生猪长期稳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扶持资金投入,促进生猪养殖业上档升级。一是引导生猪养殖行业向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对新建、改扩建的养猪场简化程序、加快审批,充分发挥牧原集团、德康公司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提高规模化养殖比例。二是鉴于当前市内中小散养殖户占比较高的现状,建议市委市政府加大生猪养殖的扶持力度,继续下拨资金扶持规模养殖企业的发展,扩大政策支持范围,促进生猪业尽快上档升级。

(二)建立生猪市场大数据平台,提升市场研判能力。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海量信息资源,筹划并建设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参与,涵盖全市各地生猪产销量、疫病监控、养殖场、消费者的供应链条状况。加强对数据的利用研究分析,较为准确释放对于供需和价格以及行业走势的预估,从而提高市场规律认知的准确性,提升政府相关调控、引导政策的精准度。

(三)持续抓好生猪重大疫病防控,提高生物安全水平。一是全力做好生猪疫病免疫工作,推进“先打后补”,做好疫苗调拨,调度免疫进展,确保防疫按期完成。二是切实做好针对性防控,毫不松懈抓好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落实监测、洗消、无害化处理、检疫和调运监管等关键措施,规范报告和处置突发疫情。三是督促落实主体责任,督促指导生猪养殖、屠宰、无害化处理、贩运等从业主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要求,完善防疫设施设备,健全防疫制度,落实管理措施。四是统筹抓好其他动物疫病防控,加大重点区域采样监测力度,落实针对性防控措施。

(撰稿:丁辉  审核:张学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