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大姚纳那村依托优势打造支柱产业——生态养殖蹚出扶贫新路
金秋,一场细雨过后,大姚县湾碧乡纳那村委会群山间的空气格外清新。雨过天晴,山林间的宁静被一阵嘈杂声打破,一群山猪撒欢地在灌木丛间穿梭,觅食嬉戏。
“这群山猪是我家的,总共26头。山猪活动量大,自己觅食既能节约饲养成本,肉质又好。”正在放猪的纳那村西鲁小组建档立卡贫困户李朝金乐呵呵地说。
湾碧乡纳那村委会海拔1700米,气候湿润、地势宽阔、森林茂密,很适宜山猪养殖。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优势,纳那村从2016年起开始大力发展山猪养殖,将之作为脱贫致富的特色支柱产业重点打造。
纳那村委会党总支书记李明君介绍,当地推广养殖的山猪是本地土猪与野猪杂交改良后的品种,既保留了野猪抗病能力强的优点,与普通家猪相比,又具有肉质好、口感佳等特点,“除了猪仔钱,这种放养方式没什么成本,市场销路又好,一头成品猪能卖到1500元,利润较高。”
李明君介绍,得益于近年来脱贫攻坚的惠民政策,西鲁小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两横八纵的农村路网日渐畅通,贫困户每养殖一头小猪还能得到产业扶贫补助。“现在像李朝金这样通过养殖山猪盖起新房、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观的贫困户已经越来越多。以西鲁小组为例,45户农户中已有15户养殖了山猪,其中贫困户就有10户。”
目前,常有攀枝花、华坪、永胜等地客商慕名前来收购西鲁小组的山猪。除了售卖,一些有经济头脑的村民们还办起了农家乐,宰杀山猪吸引游客。
“为鼓励贫困户扩大养殖规模,我们给予每头仔猪100元的补助。下一步,我们要继续加大养殖技术培训力度,让更多贫困农户通过发展山猪养殖增收。”李明君说。本报记者 饶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