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仁居镇礤头村大畲坳村民小组,有一片“跑山猪”的乐园,几百只藏香猪每天生活在山沟里,嘴馋时吃竹笋、啃树叶,困倦时睡“窑洞”,这里便是村民潘其坤开辟的藏香猪养殖基地。依托这个养殖基地,潘其坤走出了一条特色致富路。

从仁居圩镇出发,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行走12公里,才到达与江西省寻乌县吉潭镇大历村交界的礤头村大畲坳村民小组。潘其坤的藏香猪养殖场便坐落在这里。早上6点,潘其坤已开始忙碌,准备猪食、喂猪。“唠唠唠……”听到这声儿,藏香猪蜂拥而来。
今年56岁的潘其坤多年来一直饲养牛。为了补贴家用,也会卖竹子、开拖拉机等。2016年,他送竹子到福建,看到买竹子的老板饲养藏香猪,市场销路好,经济效益高,萌发自己也饲养藏香猪的念头。大畲坳地理位置特殊,环境气候多变,村内群峰连绵,山高林密。2014年“两不具备”整村搬迁后,大部分村民均外迁,土地基本都变成荒地。他和本村七、八户拥有十几年黄牛养殖经验的村民,一起发起成立牧业合作社,开始藏香猪养殖。 仁居镇礤头村村民 潘其坤:好养,是全放养的。现在没有关,没病。除了会拿杀虫药给它吃以外,没有吃其它药和打其它针的。养了7年了没遇到什么病。在树底下会吃杨梅、竹笋、山沟米这些。傍晚喂一餐玉米。叫了会过来吃。 潘其坤介绍说,他分别从江西、福建引进公猪、母猪,由于引进的这批藏香猪生长能力很强,喜欢吃野生植物,所以成活率高,肉质很好,并且猪在外面生长抗病力强,基本上不发病。为了提高养殖水平,他订阅了《藏香猪饲养技术》等报纸、杂志,认真学习藏香猪养殖技术。同时,为了降低养殖成本,他从不圈养猪,让猪在荒山野林里觅食,早晚再用番薯、玉米等配料进行喂养。经过几年的摸索和努力,潘其坤的藏香猪养殖场已经形成规模。 仁居镇礤头村村民 潘其坤:大概存栏有400头,出栏的有50头左右。一年出栏有300只左右,养殖时间出栏的要1年半,一头大概130至150斤。 去年,他的藏香猪销售,除了本县固定客户,还通过电商、微商等渠道畅销广州、深圳等湾区市场,获利约40多万元。藏香猪养殖成功了,潘其坤还带领周边乡亲们发家致富,目前他已为仁居、八尺等地的村民提供种猪,并给他们传授养殖知识。谈到今后打算,他满怀信心,准备先把知名度打出去,然后扩大养殖规模,带领更多的人来养藏香猪,走致富的道路。另外,利用自己饲养20年黄牛建立的口碑,与各地卖肉点、市场肉档、酒店、饭店、旅游景点建立合作供应关系,创立“藏香猪”品牌。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