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技术
高山上办特色养猪场 双创助力云南老窝精准扶贫 <p> <strong>原标题:</strong> </p> 王兆武是这间高黎贡山猪种源扩繁基地的项目创始人。2011年以前,从崇仁村走出去的他已经在昆明市扎根立业数年。2011年9月,他卖掉昆明的住房返乡创业,动员了10户农民成立了崇仁壹家村生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始养殖本地特有的高黎贡山猪。
凉山州是中国贫困最深重的地区之一。日前,新希望集团(下称新希望)与凉山州政府签订战略协议,计划分批投资20亿元,以生猪养殖推动当地产业精准扶贫,帮助5000名以上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根据协议,新希望计划在凉山州新建八个种猪场,引入共计3万头种猪,并新建生猪育肥场130个左右,培养新型养殖人才超过1000人。 据新希望有关负责人介绍,2016 年 3 月
“哥,上午好!向您咨询几个问题 一是我们的猪肉为什么分层?……” 这是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 观音寺镇黑猪养殖户李文军 发给被外界亲切地称为 “养猪院士”的印遇龙的一条微信 李文军经常用这样的方式请教印遇龙 而印遇龙每次都会仔细回复 这是养殖户李文军和印遇龙的微信对话 农民养好猪 是他不变的追求 印遇龙是中国科学院 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首席研究员 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 自2014年开始使用微信以来
蔡关清,男,生于1970年9月,瓮安县猴场镇青池村蔡家院组村民。当前,脱贫攻坚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精准扶贫户也不甘于贫困,纷纷想办法、找路子,努力奋进,靠自己双手实现致富。有的精准扶贫户不仅自己富起来,还带领全村群众一起脱贫致富,蔡关清就是这样的精准扶贫户。他不等不靠返乡创业,发展特色猪养殖勤劳致富,还勇当脱贫致富领头雁,帮助全村群众一起发展产业,带动村民脱贫奔小康。2017年
沙漠里扶贫有高招 一只猪就能赚1000元 <strong>原标题:</strong> </p> 央视网消息:奈曼旗牧区有广阔的沙地和荒漠草原,多年来,牧民们都是以放牧牛羊为主。五六年前,一种发源于内蒙古中南和东北部的红山草猪,因为耐粗饲,耐寒耐热,成为这里牧区养殖的主要成员。 这种红山草猪也叫辽西黑猪。它吃百草,不与人争食,尤其喜欢运动。
11月12日,雷州市委市政府与中首粤汇(雷州)农牧业有限公司工作交流会举行,为该市食草猪种养一体化产业扶贫项目建言献策,加快推进该扶贫项目的建设实施,力促食草猪(雷猪)生产和销售走上快车道,保障“菜篮子”产品正常供应,助力群众脱贫致富。 交流会上,参会人员畅所欲言,针对雷州市食草猪种养一体化产业扶贫项目当前的建设、环境保护以及下步规划设想等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据介绍
保亭扶贫故事| 旅游专业毕业的张延辉跨界养殖五脚猪 蹚出扶贫致富路 杨芬(右)正在向张延辉(左)请教养殖五脚猪时遇到的问题。南海网记者 叶俊一 摄 7月4日上午,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三道镇田滚村委会的一处山坡上,高大的橡胶树随风摇晃,在它们的“注视”下,保亭新农种养专业合作社养殖的五脚猪正逐渐成长。 如往常一样,张延辉准时来到了合作社。他先是查看了母猪和猪崽的生长情况
宝兴县藏香猪养殖起于该县硗碛藏族乡,因其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含量高,脂肪含量低等特点,正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青睐。 如今,这一特色养殖已成功走进更多乡村。该县大溪乡烟溪口村就是其中的一个,72头的养殖数量使其成为该县养殖藏香猪最多的地方。 正如该村驻村第一书记代静所言:“产业扶贫与科技扶贫就像是一对‘双胞胎’,给贫困群众带来了新希望。” 养殖有保障 给村民带来新希望 3月24日
华声在线7月23日讯(通讯员 乐水旺)“你看这猪,放养在山上,膘肥体壮,跟家养的猪区别很大,称活猪可以卖30多元一斤。”7月22日,宁远县九嶷山瑶族乡鑫辉藏香猪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新田在小紫荆养殖基地赶着香猪上山“放牧”。 2015年春,永州市民政局驻紫江村扶贫工作队引进藏香猪养殖作为扶贫项目,购进200头种猪打算发放给贫困户养殖,结果贫困户以养殖没技术、投入大、风险大各种理由不愿领养
佳木斯市桦川县双兆猪业母猪扩繁场。黑龙江画报记者 石启立 摄 据了解,桦川县采取集中饲养和分散代养相结合的方式,配套建设年出栏10万头生猪的育肥场和30个年出栏生猪3300头的代养场。代养即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模式,采取“七统一”即:统一猪场设计、统一施工建设、统一商品猪苗、统一提供饲料、统一技术服务、统一管理方案、统一猪只回收的合作经营方式,与农户合作代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