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半年,富顺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更高政治站位、更强责任担当、更大工作合力及时出台生猪养殖扶持政策,推动生猪生产高质量发展。调查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富顺生猪生产发展形势良好,生猪出栏快速增长;受制于上半年生猪存栏数量下降,下半年生猪生产形势面临挑战。


       一、重因素合力推动生猪出栏快速增长

经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核定,2023年上半年富顺县生猪出栏30.62万头,同比增长7.7%,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全市5.1、4.6和4.5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市第一。上半年生猪出栏情况喜人,为全年生猪生产奠定了良好基础,主要得益于以下三点:


(一)规模养殖稳步发展,成为生猪生产的稳定器


近年来,富顺县积极推动规模养殖发展,生猪产业集中度逐步提升。从大型养殖场情况看,2022年与2021年相比,生猪存栏、能繁母猪存栏和生猪出栏分别增长20.4%、24.9%、15.9%,规模养殖快速发展,助力全县生猪生产更加稳定可控。2023年上半年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在统大型生猪养殖场出栏13.16万头,同比增长11.5%。另据农业农村局资料显示,富顺县现有生猪规模养殖场160个,设计存栏达28.8万头,年出栏能力达41万头,规模化率超过六成,生猪规模场数量和基础设施硬件均居全市第一。


(二)项目资金助力生产发展,保险消除后顾之忧


一是项目资金支持。上半年全县安排1230.44万元发展生猪生产,其中拨付生猪规模养殖场建设补助680万元(其中扶贫专项300万元村集体经济建设养殖场),防疫物资368.44万元,生猪出栏补贴结余资金182万元用于激励补贴生猪出栏,安排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447万元用于下半年生猪生产。二是加强保险保障降低养殖风险。针对上半年生猪价格疲软现状,农业农村局对接保险公司将今年生猪价格保险数量由5万头增加至6万头。目前已兑现生猪死亡保险理赔300余万元,价格保险理赔380余万元,极大降低了养殖户养殖风险,促进生猪养殖健康发展。


(三)携手龙头做大规模养殖,推动复工复产


德康公司深耕富顺多年,建立了完整产业链,能稳定保障仔猪供应和肥猪销售,推动生猪生产发展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协商对接洽谈合作,一些停产的养殖场现已恢复养殖,如狮市镇富程养殖场停产1年现已复养。新疆泰昆公司虽从富顺退出,下属猪场也与德康公司签订了协议并陆续补栏。目前去年和今年上半年在统大型养殖场中已有8户与德康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保障了猪源的稳定供应,推动生猪生产能够持续稳定发展。


       二、生猪存栏三年同期低点,后续出栏现压力

2023年上半年末富顺县生猪存栏38.64万头,同比下降4.0%,其中:能繁母猪存栏3.87万头,同比下降3.4%,将导致下半年生猪出栏能力下降。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一)生猪价格低迷


2022年10月下旬以来,生猪价格开启又一轮下跌浪潮,一路跌不休。自2022年10月下旬达到28.2元/公斤高点以后,至6月下旬生猪价格为13.98元/公斤,跌幅超五成,猪粮比由9.35下降到5.08,实际最低价格达为12元/公斤左右,自1月中旬跌破6∶1盈亏的平衡点以来,生猪价格一直运行在成本线下方,生猪养殖户信心受到严重打击。从调查网点情况来看,位于代寺镇的富顺县胖嘟嘟养殖有限公司自3月出栏完后,至今未补栏,据了解是因为养殖亏损而暂时停养,龙万乡丽天牧业也因行情不好停工。据二季度调查问卷反映:生猪价格过低和饲料成本过高,养殖户信心受挫,对于后期生猪价格走势都认为难以把握行情。


(二)养殖成本居高不下


今年上半年饲料原料价格虽然出现回落,但由于猪价过度低迷导致养殖户亏损较大。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分旬流通领域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变动情况,今年上半年均价与2022年下旬相比:玉米下跌2.7%,大豆下跌6.6%,豆粕下跌9.6%,而据主要畜产品旬价调查,生猪价格下跌22.2%,下跌幅度远超饲料原料跌幅,由此推算猪粮比下跌了20.1%,上半年平均猪粮比仅为5.39,远低于6的盈亏平衡点,亏损幅度超10%,再加上半年出栏的肥猪所用仔猪主要是2022年四季度购进或生产的,是高位补栏,实际亏损更大。据5月和二季度问卷调查,出栏肥猪头均亏损在200-400元之间。


(三)疫病发生影响生猪调运和生猪生产


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夏季是疫情发生高峰期,随着气温的升高,防控压力加大。据了解,6月份以来,部分省和富顺周边市县发生非洲猪瘟疫情,防控措施收紧,省外和市外生猪调运难度大,原来在富顺发展较好的泰昆公司主要从新疆、河南等地长途调运仔猪,目前已退出富顺,进一步印证了生猪外来调入量面临减少。


(四)存栏下降影响下半年生猪出栏


一是上半年出栏积极透支下半年出栏能力。上半年富顺县生猪出栏势头强劲,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全市5.1、4.6和4.5个百分点;大型养殖是衡量生猪生产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调查数据显示,7月大型养殖出栏同比下降了33.5%,下半年出栏将面临较大压力。二是存栏下降影响下半年生猪出栏能力。调查数据显示,上半年末富顺生猪存栏同比下降4.0%,低于全市0.3个百分点,其中:能繁母猪存栏同比下降3.4%,低于全市3.1个百分点。存栏情况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存栏下降将影响下半年生猪出栏。


       三、相关建议

(一)优化行业模式,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合理利润


一是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目前生猪生产在稳政策、稳预期、稳生产、稳供给政策指引下,做好生猪市场保供稳价工作,引导猪肉价格保持在合理区间范围,在遏制“肉贵伤民”的基础上,避免“肉贱伤农”,推动生猪生产健康稳定发展。二是加强市场监测。深入研究分析生猪供求关系和周期性波动规律,确定生猪生产的总体增长速度和猪群比例结构,长期看母猪,中期看仔猪,短期看中大猪。建立和完善市场信息监测点,加强对生产、流通、销售各环节的监测,及时发布市场预警分析报告,科学预测市场和消费需求走势,正确引导养殖户生产经营决策,规避市场风险。


(二)因势利导优化政策支持,增强养殖信心


一是加强保险政策宣传力度和降低保险费用。通过宣传让养殖户对保险政策更深入了解,通过对参保养殖户激励补贴降低养殖户负担,增加保险覆盖面,降低养殖风险。二是增加价格保险数量,稳定养殖户信心。适当降低保险参保价格并增加保险数量,降低养殖量这一参保标准,既维护保险公司利益,又减少市场波动风险,提高养殖户的养殖积极性。三是降低赔付门槛。适当增加保险费用的灵活性,将保险费用与死亡率挂钩,对死亡率低的养殖场降低保险费标准,降低养殖成本。


(三)提高中小养殖户的技术水平,稳定养殖主体


相较于大型养殖企业在技术、疫病风险、成本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中小养殖户科学技术和抵御价格大幅波动的能力是其短板。建议稳定养殖主体,发挥龙头企业和规模养殖场的优势,通过向中小养殖户提供平价仔猪、技术指导和协助出售肥猪等手段,以大带小,以强促弱,帮助中小养殖场转型升级,实现大、中、小共同发展。


(四)推动大型养殖场扩充产能,大型种场尽快投产


从调查情况来,德康公司虽然整合了一批种猪场,但存出栏水平并没有实现同步增长,反映出产能扩充仍有较大空间。建议由政府牵头加大对大型场的资金帮扶力度,完善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合理扩大生猪产能,重点确保古佛镇5000头种猪场按计划投产,确保仔猪供应能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