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生猪养殖企业布局生猪全产业链的趋势日益明显。许多企业通过向上游延伸,涉足饲料、兽药、种猪等环节,以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同时,也通过向下游延伸,涉足屠宰、加工、销售等环节,以拓展利润空间和提升品牌影响力。然而,布局生猪全产业链并非易事,面临着资金投入大、管理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市场竞争激烈等挑战。


作为一家集种猪繁育、屠宰分割、肉制品加工、肉类产品销售的产业化运营的集团公司,惠州东进农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进农牧)自1998年以来,在养猪行业积累了超过20年的经验。公司董事长何新强先生在接受《猪业》的专访时,分享了东进农牧在布局生猪全产业链方面的经验和见解。


 

惠州东进农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新强(左)与《猪业》采编

瞄准区域化第一

东进农牧稳健发展

1998年,何新强回到家乡惠东县成立东进农牧的前身东进农牧(惠东)有限公司,到目前,东进农牧在养猪行业耕耘了超20年。公司现已在广东惠州、江西赣州、湖北荆州三地布局了生猪产业,每个区域均配备万头母猪规模的饲养场和年屠宰量达百万头生猪的屠宰场。何新强表示,“我们发展较慢,但产业链做得很长,发展得很稳。”


何新强将养猪企业分为三类:全世界的最大的、全中国最大的和区域化的第一。而东进农牧瞄准的是成为区域化的第一。


2014年,东进农牧在新三板挂牌上市,成为惠州首家农业类上市企业。其2023年半年度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8,843.36万元,同比增加23.69%,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787.41万元,同比下降29.34%。营业收入增加主要是大余食品、南康食品的产能释放,猪肉销售收入增加所致。公司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主要是由于上半年国内生猪市场供应总体宽松,生猪价格持续在低位运行所致。


尽管面临市场的挑战,何新强表示,“现阶段来说,我们还是比较有信心的。在养殖端,我们注重养殖健康管理,没有发生过重大的疫情;我们屠宰的定位也很清晰,都是以区域热鲜肉为主,就做100公里半径范围内的市场,产品做到新鲜、卫生、安全、实惠。”


据悉,公司目前有四家下属公司拥有生猪屠宰资质,分别是惠东县东进保鲜肉类有限公司、惠东县西拓食品有限公司、赣州市南康区东进食品有限公司及大余东进食品有限公司,其中惠东县东进保鲜肉类有限公司是惠州市首家供港冰鲜猪肉加工企业,是国内首批向香港供应冰鲜猪肉、小包装冰鲜猪肉的企业,其产品冰鲜猪肉荣获2020年“广东名猪”荣誉称号。惠东县东进保鲜肉类有限公司、大余东进食品有限公司均已通过HACCP体系认证。惠东县西拓食品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的是特色客家风味腊肠、腊肉产品,已荣获“惠州名优产品”称号。


以消费者的需求为核心

建立企业在本地的公信力


东进农牧重视生猪产业化的发展,在生猪养殖、屠宰分割和猪肉深加工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卖肉到养猪,东进农牧较早就开始尝试全产业链的布局,在何新强看来,无论养猪还是屠宰还是构建生猪全产业链,还是要以消费者的需求为核心。“比如品种的构建,不能一味地片面地追求高产、高生长速度、低成本,更要重视所生产的产品到底是不是消费者需要的,至少让消费者感觉到是安全的、好吃的、实惠的。如果行业极度地去追求成本和效率,当行业生产出来的猪肉产品不是消费者需要的时候,会对整个行业产生影响。”


此外,产品公信力的建立也至关重要。何新强指出,“做食品,每次都必须要做好,99次做得好,一次做不好,公信力就会砸锅。而要想建立产品公信力,除了政府的监管,行业企业的诚信经营也很重要。”


近年来,在非瘟的洗礼下,行业的健康养殖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加上政府加大监管力度,食品安全基本得到了保障。然而,“树大有枯枝”,在行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说伪劣产品、私屠烂宰、一些肉制品使用不好的原材料等,而这些问题的发生也导致消费者对肉制品的信心降低,进而影响了行业产品公信力的建立。


布局生猪全产业链

要注意避“坑”

当前,养猪企业正火热布局屠宰,据行业媒体报道,截至2022年底,TOP20猪企中有14家已经开展屠宰业务,已规划屠宰产能合计7835万头/年(包括已投产和建设中),可覆盖TOP20猪企2022年生猪出栏量的54.73%。


结合20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和探索,何新强认为,屠宰、养殖和卖肉属于不同的专业范畴,在布局全产业链之前,必须充分地了解这个行业,避免入坑。“养猪是把复杂的问题变成一个简单的产品,一头一头卖出去就很简单,但把一头猪杀完之后,一块一块、一斤一斤卖出去就又把简单的问题复杂了。”


何新强指出,“杀猪卖肉可能会帮养猪增值,但如果它不增值的话或将对养猪带来拖累。比如你一头猪想增值,那你要通过分割,分割之后把一头猪变成30个产品,30个产品分别对应着30种不同的需求,我们经常都会有这种经验,就是把猪杀出来分割之后放在库里面卖多少钱还不知道。”


除了卖好猪,养好猪也是构建生猪全产业链至关重要的一环。在行业深耕20多年,关于如何养好猪,何先强总结20多年企业的经验认为:栏舍条件跟生物安全要放在第一;第二就是选种、育种;第三是精准营养、精准饲喂;第四才是兽医跟畜牧管理。猪场生物安全包含两个范畴:一个是生存条件的安全;一个是疾病防控的安全。而生存条件的安全更大于防疫的安全。


行业产能过剩

“产品为王”寻求突破


近两年,行业高速发展,生猪产能、生猪屠宰行业产能均已处于过剩状态。据农业农村部监测,2023年1月以来,国内能繁母猪存栏基本延续下滑走势。但截至9月份,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240万头,仍高于4100万头的正常产能调控目标。


总体屠宰量增长明显。据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上半年,我国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高达16142万头,同比增长9.9%;7月屠宰量2683.83万头,环比增长1.4%;同比增长26.7%,实现连续8个月同比增长。


面对这样的行业现状,东进农牧将何去何从?未来,公司的发展策略将以稳定为主。何新强表示:“现在养猪的产能已经饱和,公司暂时没有新的扩产计划。我们将把重点放在屠宰和食品加工上,继续研发和推出一些地方性的受欢迎的爆款产品。我们要做好一个产品、做精一个产品、做稳一个产品。”


往/期/回/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