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记者 张冠年 通讯员 黎培主

走进钦州市钦北区新棠镇屯王村,往日“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村貌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户洁村净,空气清新怡人。这是得益于村里“清洁养殖”的强力推行,得益于村民观念的转变。

畜禽粪便是农村最大的污染源之一。“畜禽乱跑、污水乱排、柴草乱堆”,这些曾经是屯王村真实的写照。以前,村里有家养殖户在自家旧房饲养70多头生猪,猪粪便没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到河水,所流之处,恶臭熏天,尤其是夏天,苍蝇飞舞。村民多次向村干部反应,都无济于事。

该村驻村“第一书记”王中华告诉记者:“从摸底排查的情况看,全村畜禽养殖主要是猪、牛,存栏生猪近1000头,其中10头以上的养殖户就有25户,村子里最大污染源是牲畜排放的粪便。”

在清洁乡村活动中,当地把整治畜禽排放的粪便作为开展工作切入点,积极发动、引导养殖户推广“清洁养殖”模式,利用“猪-沼-鱼”、“猪-沼-果”等生态循环模式集中饲养农户原先散养的生猪,把猪粪便排入沼气池。这既清洁乡村,又让农户得到实惠。

养殖专业户方敌晓把猪舍建在鱼塘边,并建了一座18立方米的沼气池,猪粪便发酵产生的沼气被用来做燃料煮饭和帮助幼猪取暖保温,沼液则成为鱼塘、荔枝、蔬菜的养料。“目前,全村种植荔枝387公顷,产量最多可达300吨。养猪农户把经过发酵的沼液用来浇灌荔枝,实现种养双丰收。”村党支部书记归发语说。

在屯王村,存栏10头猪以上的生猪养殖户已有19户建或已申报配建沼气池,其余养殖户则在落实选址报建事宜。“村民响应生态种养模式,村里的臭水、臭地、臭院子少了,河水也慢慢地变清了。”归发语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