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在二师三十六团新疆羌都米兰猪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米兰猪业”)内,总经理周宗青与养殖员站在猪场养殖监测屏幕前讨论监测信息。

 

  新疆羌都米兰猪业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监测屏幕前观察数据。 张鹤江 摄 

  “猪舍环境这么好!饮食和温度都是电脑操控运行呢!”望着屏幕前一排排现代化猪舍,记者发出感叹。

  “我们通过监测屏反映出的可视化信息,能迅速研判现存栏的21万头生猪健康状况。”周宗青告诉记者。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三十六团积极发展生猪产业,因地制宜打造生猪全产业链,形成种猪繁育、仔猪生产、肥猪养殖、生猪屠宰加工的格局,实现产业链提档升级,让养殖产业迈向“生态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带动更多职工群众就业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航拍的新疆羌都米兰猪业有限公司生猪养殖场。 冯波 摄 

  米兰猪业是三十六团重点招商引资公司,建设总投资12.6亿元,已完成投资12亿元,养殖基地现有5个种猪场和10个车间,通过标准化、规模化、科技化的养殖方式,每年可出栏13批次生猪,每个批次的产量在5000头上下。

  “米兰片区全年能达到60万头,甚至是更好的65万头的出栏规模。”米兰猪业米兰片区生产经理田勇胜说。

  2021年,绿源屠宰厂在三十六团建成投产,主要用于生猪屠宰、分割、冷藏、销售环节,补全了米兰猪业在加工、销售方面的产业链。

  周宗青介绍,公司致力打造农林牧结合、种养加销一体化,以自然、环保、绿色、健康为宗旨的特色生态循环农业全产业链条。“目前,我们已建成集种猪、育肥、扩繁、屠宰、冷链、销售——“种养加销”一体的规模生产体系。”周宗青说,公司将持续拓展生猪养殖的上下游产业,打造生猪养殖全产业链。

  在注重自身发展的同时,该公司还积极响应国家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实现绿色种养循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水泡粪猪场粪污中的有机物和微生物进行分解和转化,使其成为适合农作物和土壤生态系统的有机肥料,且处理1立方米猪粪粪污成本仅需5元左右。

  “截至目前,我们每年完成粪肥还田配套面积1万余亩。从而推动养殖粪肥资源化利用。既解决了养殖粪污消纳问题,降低了种植肥料投入成本,又捍卫了绿色发展的生态红线。”周宗青说。

  近年来,二师铁门关市党委大力扶持生猪养殖行业,完善养殖配套产业,重点培养养殖人才,为团场生猪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同时,三十六团地处南疆进出内地及通往中亚的交通要道,借助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区位优势,羌都米兰猪业对外开拓市场可谓占尽天时地利。

  周宗青告诉记者:“我们全年生猪出栏量的60%销往临近省。2022年,公司总产值达到6.8亿元,纯收益达到1.5亿元。投资1亿元新建设的6000吨冷链储备预计今年底投入使用。项目建成后,将立足新疆、面向东南、辐射北上广、走向全国。”

  羌都米兰猪业已成长为一家集作物培育、饲料产销、生猪养殖、食品加工、物流与终端销售于一体的大型农业产业化公司。下一步,该公司将完善“从农场到餐桌”的循环农业产业化链条,积极探索预制菜及生物制药等深加工领域,充分释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形成保障生猪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样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