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养殖业经过近10年的实践和探索,技术己日趋成熟,完全具备了进行规模化养殖,进入肉类及野味市场的条件。然而,有些人由于对这一行业的了解不够或是听信了一些片面的宣传,有时难免误入歧途,甚至导致养殖失败。野猪养殖中的以下三个误区应注意避免。

  1、特种野猪纯度越高越好

  实践证明,特种野猪纯度在62.5-75%之间即可,这种野猪除了作为种猪繁殖外,还可作为商品猪推向市场。纯度超过75%的特种野猪,不但繁殖能力下降,生长速度减慢,而且需要具备相当高的专业水平才能确保仔猪的成活。

  2、只引进纯种野公猪,利用当地家母猪杂交繁殖特种野猪

  目前业内人士普遍选用杜洛克作母本杂交一代(50%纯度)特种野猪,其他品种杂交后外形、毛色及胴体瘦肉率都不是太理想,而引种户最科学的选择有两种:一是引进纯种野公猪及50%纯度特种野母猪,提纯繁殖75%纯度特种野猪,二是直接引进75%纯度特种野猪进行扩繁。这样可以避免纯种野公猪与杜洛克母猪杂交带来的如下弊端:1)杂交一代纯度只达到50%,须进行二次复配才能达到75%,延长了繁殖周期,2)经产杜洛克母猪体型比野公猪大得多,不便于公猪爬跨配种;3)纯种杜洛克母猪价位大大高于50%纯度的特种野猪。

  3、小打小闹,利用卖种赚钱

  时至今日,野猪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市场也越来越规范,建种猪场须经过有关部门审批,要有严格的淘汰选种制度,并需建立种猪独立档案,同时还要严把防疫关,避开近亲繁殖后才能出售。小型养殖场一般很难达到标准。养殖户从长远着眼,应从事规模化养殖,走野味市场和产品深加工这条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