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乳猪营养需要,人们习惯给出的饲料结构是:玉米60%、豆粕28%、大豆油3%、鱼粉3%、乳清粉5%...

玉米计算出的能值相当于:600kg*3390=2034Kcal/kg,豆粕计算出的能量相当于:280kg*3370=944kcal/kg;而大豆油:能值是直接等于:3%*8800=264kcal/kg的能量;

而我们看到乳猪从母猪获得的实际的营养情况是:

乳脂肪≥32%,乳糖≥35%,乳蛋白≥255,等等…

乳猪从乳脂肪中获得的能量居然达到:32%*8800kcal/kg=2816,占3350的84%,是主要的能量来源。

对于乳猪来讲,以玉米为主要能量来源的饲料,是否真的能够代替以脂肪为能量来源的母乳,就成为最重要的事情,也决定着乳猪饲料的基本结构是否成立。如果不能大量使用乳制品,只能以玉米+豆粕为主体的配方结构,那么工艺上有办法解决消化和能量转化问题吗?

欧美国家仔猪断奶日龄:1 美国养猪业传统断奶日龄21-25天,一般不超过28天;2 美国学术界有研究14-18日龄超早断奶,但未得到行业认可,没有普及。

欧美25天断奶的主要原因究竟是什么?1 是疾病隔离的需要;2 是出于自动饲养设备的考虑,人力成本的限制,卫生环境清洁的考虑;3 是乳猪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全,无法消化吸收玉米豆粕等粮食为主要结构的日粮,是避免浪费的考虑。

所以美国养猪业普遍断奶日龄在21-25日之间;主要是出于疾病阻隔、卫生环境清洁的考虑、减少不必要的粮食浪费、让肠道充分发育。美国养猪业普遍认为:超早期断奶没有益处,会给养猪业带来多方面的经济损失,他们认为给乳猪喂料,纯属浪费,还不得不每天清理料槽,工作量巨大。所以美国养猪业一直以来都是断奶后直接喂饲料。

而常规饲料,众所周知,是由淀粉(玉米)+蛋白(豆粕)构成,约占整个饲料配方营养的90%,属于真正意义上的饲料营养。三个阶段的转变过程,如何从配方奶转变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饲料是格外重要的。

乳猪三阶段营养的科学划分:1 乳猪营养如果划分为三个阶段,当然非常科学,但实践中难以执行。美国NRC划分为三个阶段,但是美国养猪业只有第三阶段的饲料。2 中国乳猪营养划分为两个阶段,饲料也是分成断奶前与后。相对易于实施,也被普遍接受。3 如果一个料能涵盖三阶段,那么这个料要跨越从葡萄糖营养转变为乳糖营养再转变为饲料营养的三个阶段,那么这个料肯定是很难做的,出路在哪里,工艺上有可能解决吗?

从出生时乳猪的基本状态看乳猪营养:1 乳猪在出生时,胃酸分泌不足;2 肠道表面为吸收大分子免疫蛋白而处于开放状态;3免疫系统尚未健全;肠道的这个状态,使得各种病菌也能够长驱直入,直接进入免疫系统尚不健全的猪只体内导致发病,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乳猪料原料选择核心要点:乳制品是首选,含量越高越好,10-30%都是合适的,再高的话成本上升,就没有意义了,还不如继续吃母乳。此时乳猪肠道对乳蛋白、乳糖、乳脂肪都是处于敞开的,全面接受并吸收的状态。

教槽料中添加乳糖,利用率最高。在养猪生产上,乳制品含量高的好的教槽料往往要用到断奶后一两周甚至更长时间,以便减小应激,但高剂量的乳糖,却因乳糖酶快速降低而无法消化,出现断奶后一周不增重甚至减重的普遍现象,饲料企业要解决的问题,而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乳糖酶,非常遗憾,乳糖酶是被饲料行业严重忽略的一个酶种。

乳猪料不得不选择的重要原料—玉米

工艺上如何处理才可能最接近母乳,首先做到除杂,保证没有霉菌毒素?膨化可以提高消化率,去皮去胚,将不能消化的粗纤维等去掉?很遗憾,这些做法都不能使玉米代替乳糖,所以,玉米最应该的工艺,不是膨化,不是造粒熟化,而应该是降解,降解为双糖、三糖、四糖等糖类,这样才最接近乳糖和葡萄糖。

关于玉米膨化的效果,高温高压能够让淀粉降解熟化,但是油脂遭受的破坏不容小觑,需要认真研究测试。关于造粒机的熟化:一般造粒机造粒温度80多度,60-120秒的时间,以a-淀粉酶糊化度为检测依据来看熟化程度,目前能达到的最高糊化度还不到30%、70%还是生的,钱花了,效果才30%,不值。反而高温蒸汽还破坏了大量的酶和维生素等,必须理智看待。

乳猪料不得不选的重要原料--豆粕:工艺上如何处理才可能最接近母乳的乳蛋白,首先做到除杂,保证没有霉菌毒素?去皮,将不能消化的粗纤维等去掉?提纯大豆精纯蛋白?发酵?用什么发酵?发酵成什么?发酵豆粕=小肽+乳酸+抗菌肽+诱食肽+活菌等。所以,豆粕没有人用酵母去发酵,那只产生了菌体蛋白提高了营养价值而已,选择乳酸菌去发酵,不但蛋白变成了小肽,而且产生了功能性新物质。

猪乳料的重要原料--复合油:为什么牛奶中含油35%,猪不论吃多少都不会因为摄入脂肪太多而拉稀?如果等量的大豆油喝下去,就会拉的一塌糊涂?那时因为你的油不符合猪的要求,按照猪奶成分来说,粗蛋白含量26%、脂肪32%、乳糖35%。

为什么选择复合油,而不是单一豆油或椰子油?其实,就好像蛋白质是由17种氨基酸组成一样,油是由各种脂肪酸组成。脂肪酶的应用被饲料行业严重忽视,油的应用将是乳猪料生产性能提升潜力最大的领域之一。

此外,鸡蛋粉是最优质的原料:乳猪特别爱吃,美国公开发表的100项实验报告也显示,鸡蛋粉采食量比血浆多30%.与牛奶和血浆粉相比,鸡蛋粉的营养成分远远高于二者,牛奶:蛋白26%、脂肪33%、乳糖35%;鸡蛋粉蛋白48%、脂肪38%、乳糖为0;血浆粉蛋白含量78%、脂肪含量为0、乳糖含量为0;

重要原料--发酵乳清粉,具有重大意义:1 乳清粉经过发酵处理,可产生5亿/克活菌;2 乳清粉经过发酵处理,可产生3-6%的乳酸;3 提升2-4%的菌体蛋白;4 产生一定的抗菌肽、诱食肽、促长肽等;

重要原料--益生素、关于稳定性:1 纯活菌制剂经过提纯,相当于海鱼,尽管包被处理,但是没有海水环境,容易出现使用效果差异;2 益生素相当于海鱼+海水,为活菌的生存提供了理想环境;3 益生素含有3-4%的乳酸;4 益生素还含有诱食肽、抗菌肽

结论:乳猪料原料选择与工艺要点:1 牢牢抓住占主要比例的重要原料,按每种原料的最有成效的加工工艺进行处理,效果显著。否则,过分依赖添加剂和药物,本末倒置、成效不大。2 乳制品、玉米、豆粕、复合油等占90%以上的主要原料,每一种原料的加工工艺和要点都截然不同,必须认真对待。3 小项原料、添加剂、药物、促长剂等也十分重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