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技术平台,做畜牧科技服务“三农”工作的桥梁纽带
农业科研与生产的现状普遍是上游科研成果转化率低,下游生产成果需求欲高;科研成果与生产实际的对接渠道不畅;农民渴望先进科研成果,却不知到哪里寻找,这也是长期以来困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生产水平提高和农民增收致富的大问题[5]。重庆市畜牧科学院为了将畜牧科研最大限度地贴近生产实际,通过创建研发平台、建设区县分院、举办论坛会展、创办科技企业等形式,架起了畜牧科技成果与养殖技术需求的“鹊桥”。
创建研发平台,打造畜牧科研对接“三农”一线的“桥头堡”畜牧科技要服务“三农”工作,就必须拥有过硬的创新能力及条件设施。“十一五”以来,重庆市畜牧科学院着力打造法定质检、人才培养、科技孵化、科技交流与合作、科普宣传、产业体系、工程技术、成果转化、综合服务等条件平台,目前,已拥有农业部养猪科学重点实验室、农业部西南设施养殖工程科学观测实验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重庆)养猪工程实验室、农业部种猪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重庆)、原人事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11个部级条件平台,养猪科学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重庆市养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市科技成果转化示范中心、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7个市级条件平台,西南地区猪遗传资源保存中心、胚胎工程实验室等2个联建平台,蜜蜂博物馆、桑树资源保护及生态利用示范园等4个自建平台。正在建设的重庆市山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微生物发酵工程实验室、转基因平台、水禽科研基地等,主要用于开展高水平畜牧兽医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熟化与转化、人才培养、科技合作与交流、综合服务等,即将成为畜牧科研迈向“三农”一线的“桥头堡”。
联合组建分院,开通畜牧科研对接“三农”一线的“直通车”畜牧科技要服务“三农”工作,就必须让科技成果走向“三农”一线,尽快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近年来,重庆市畜牧科学院为全面提升重庆市畜牧业科技水平,带动区域畜牧经济发展,重点选择畜牧资源、市场、区位优势明显的区县,通过出资、派人、带成果技术、办企业等方式,先后在武隆、南川、云阳、酉阳、黔江、石柱建立了6个分院,分别对生猪、牛羊、蜜蜂、土鸡、水禽、牧草等畜牧生产中普遍性、方向性、关键性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研究、示范和推广。常年驻扎分院的科技人员第一时间将先进技术、最新成果运用于畜牧生产,同时,到生产实际中去发现问题并及时反馈到研发环节,真正成为畜牧科技走向“三农”一线“直通车”的列车长。
举办论坛会展,激活畜牧科研对接“三农”一线的“大战场”重庆市“三农”工作中的畜牧业,代表的是农区畜牧业发展的一个方面,要做大、做强畜牧产业,就必须放眼全国、跟进世界的现代畜牧业发展步伐。“十一五”以来,重庆市畜牧科学院通过打造论坛会展平台,集合国际国内畜牧智力资源并为我所用,形成了国内广泛参与、国际持续关注的畜牧科研服务“三农”的“大战场”,共同挑战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难点、热点问题。近年来,重庆市畜牧科学院共举办和承办大型论坛会展12次,尤其是连续成功承办5届中国畜牧科技论坛暨畜牧科技新项目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共有来自30多个国家及国内的4000余名领导、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参会。先后派遣科技人员参加国内外学术研讨会议、学术交流活动300余次,邀请国内外专家来院作学术报告134场(次)。在这些大型交流活动中,来自国内外的领导、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共同为重庆市畜牧业发展出谋划策,促进重庆市畜牧产业快速发展[6]。
创办科技企业,增强畜牧科研对接“三农”一线的反哺力为增强畜牧科研走向“三农”一线的反哺能力,重庆市畜牧科学院根据实际,制定相关政策,鼓励科技人员兴办和联办科技型企业[7]。例如,组建的重庆泰华牧业集团是重庆四大农业集团之一,主要从事饲料、兽药、种畜禽的生产与经营,被评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全国农资连锁经营重点企业;各研究所根据各自专业优势,分别建立了畜牧科技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