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猪肉生产和消费国,生猪养殖行业规模庞大。近年来,随着非洲猪瘟疫情的逐步控制和养殖技术的提升,生猪产能逐步恢复。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生猪存栏量和出栏量稳步回升,显示出行业的强大韧性和恢复能力。

养猪行业正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大型养殖集团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规模以下散养户则大量退出市场。据统计,2023年养猪规模率已达到68%,预计2024年将进一步提升至70%。

生猪养殖屠宰行业市场分析

生猪屠宰行业作为连接生猪养殖和肉类制品消费的桥梁,其市场规模同样庞大且持续增长。《2023-2028年中国生猪屠宰行业投资分析及“十四五”发展机会研究报告》指出,近年来我国生猪屠宰量也呈现出增长趋势。2023年我国生猪定点屠宰规模达到2.85亿头,较上一年增长了7.54%。

屠宰企业逐渐向规模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大型企业通过并购重组、技术升级等方式提高市场份额和竞争力。

市场供需关系

1. 供给情况

非洲猪瘟等疫情对全球生猪产业造成了巨大冲击,导致部分地区生猪存栏量急剧下降,进而影响了市场供给。但在中国,随着防控措施的加强和养殖技术的提升,生猪产能正逐步恢复。

能繁母猪存栏量的适时调整,使得猪肉产量能够与市场需求保持相对平衡。然而,由于能繁母猪存栏量持续下降,生猪出栏量也逐月减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市场供给的紧张状况。

2. 需求情况

猪肉是我国居民的主要肉食来源之一,市场需求稳定且持续增长。随着消费升级和居民健康意识的提高,对高品质、安全放心的猪肉产品需求不断增加。

餐饮业和食品加工业的发展也对生猪需求形成了支撑。特别是在节假日和季节性需求高峰期间,如夏季消费旺季以及下半年腌腊、灌香肠等活动的提振,猪肉消费需求有望回升。

生猪价格自2024年以来呈现上涨趋势,尽管期间有所波动,但整体呈上涨态势。这一轮价格上涨主要得益于能繁母猪存栏数的持续降低以及非洲猪瘟等疫情导致的生猪供给缺口。

自繁自养生猪的头均盈利继续扩大,养殖成本的优化和猪价的进一步上涨有望进一步提升养殖业的盈利能力。

展望三季度末和四季度,随着猪肉消费旺季的到来和供给偏紧的局面持续,预计猪价将继续保持偏强运行的态势。

1. 规模化、现代化养殖加速

随着行业的洗牌和整合,规模化、现代化的养殖企业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这些企业通过提升养殖技术、优化管理模式、降低生产成本等方式提高市场竞争力。

2. 产业链整合加强

生猪养殖行业将更加注重产业链的整合从饲料生产到肉制品加工形成更加紧密的产业链条。这将有助于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3.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环保和可持续性将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养猪企业需要采用更加环保的养殖技术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绿色发展。

4. 政策支持与监管加强

政府对生猪养殖业的支持和补贴政策将继续发挥作用为行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同时随着政策环境的引导屠宰企业需要加强技术创新、优化产业布局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以应对市场挑战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综上,生猪养殖屠宰市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但也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政策变化以及疫病等风险因素的影响。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及投资者能否做出适时有效的市场决策是制胜的关键。中研网撰写的生猪养殖屠宰行业报告对中国生猪养殖屠宰行业的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市场供需形势进行了具体分析,并从行业的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及技术环境等方面分析行业面临的机遇及挑战。同时揭示了市场潜在需求与潜在机会,为战略投资者选择恰当的投资时机和公司领导层做战略规划提供准确的市场情报信息及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对政府部门也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想了解关于更多生猪养殖屠宰行业专业分析,可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的《2024-2029年中国生猪养殖屠宰行业市场全景调研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同时本报告还包含大量的数据、深入分析、专业方法和价值洞察,可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行业的趋势、风险和机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