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历次收储总结如下: 1、历次猪价调控措施都是通过收储/投放行为来进行调控,收储侧重于在猪周期下行阶段保护养殖户,投放侧重于在猪周期上行阶段保供稳价。2、国家收储政策是保供稳价的有效措施主因有:一是由于收储主要触发指标是猪粮比的偏离,开启时猪价已位于历史偏低水平或是养殖行业处于亏损态势,低价时养殖端原意放缓出栏节奏,主动压栏等待猪价回升;二是收储意味着政府对猪价继续下行容忍度低,政策导向是进行托底,给市场以乐观的心理预期,令养殖端产生惜售心态,生猪供给减少推动猪肉价格上涨。 3、在猪粮比快速上行或下行时开始预警,收储与投放启动有一定滞后性,持续时间取决于猪粮比的高低位置,通常猪粮比快速下跌但仍高于盈亏平衡点时,触发预警后收储一次;快速下跌且低于盈亏平衡点时,会开展多次收储。4、观察历次收储情形下猪价表现,绝大多数年份在猪肉收储时点基本对应猪价底部或比较临近猪价底部区间,但也有部分年份在收储启动后仍出现了持续的价格下跌。尤其自 2017 年开始,收储政策表现为先小数量试探,给予市场信号,再据反馈进一步调整收储规模,对市场调节趋向精准化。 5、国家收储的计划量与实际成交量相对于我国猪肉产量而言并不大,猪肉市场价格变动的根本性因素仍是生猪基本面供需形势是否边际好转,具体可结合国家收储/投放政策带来了上涨/下跌信号来进行综合判断。
生猪养殖行业专题报告:猪肉,分拆产业全景,探解“周期”之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