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上午,悠扬的音乐声中,西郊镇野猪林生态农场内的荒滩上,300头黑猪正在自由活动:有的撒欢地奔跑着,有的跟着人凑热闹,有的悠闲地在空地上散步,有的酷酷地躲在草丛里……
位于西郊镇徐马荒湿地公园东部的野猪林生态农场,创办于今年3月7日,规划面积850亩,一期面积280亩,投资约300万元。“今年6月,我们引进了300头黑猪,用于散养黑猪的荒滩面积有30亩。”一旁的野猪林生态农场顾问潘晓翔告诉记者,农场引进的黑猪是我省培育的优良地方品种——苏太黑猪。
“散养的苏太猪具有耐粗饲、生长周期长、瘦肉率高、肉质鲜美等优良特点。”西郊镇兽医站站长朱洪庆介绍说。
以前只见过牛啃青草,在野猪林生态农场荒滩上,记者发现,不少黑猪三五成群、悠哉游哉地啃着地上的青草,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恩赐。正在现场指导养殖技术的扬州大学兽医学院的焦库华教授告诉记者,像野猪林农场这种放归自然的生态养殖方式在里下河一带很少见,通过放养来增加苏太黑猪的运动量,猪的肉质会更好;荒滩上的植物有些就是天然的中草药,猪通过啃食这些天然药物,可提高猪的抵抗力;同时,散养其实就是一种快乐饲养,对改善猪的肉质有很大的作用。焦库华说,野猪林农场的这种养殖模式,符合生态养殖、健康养殖要求,产出的猪肉是绿色无公害产品。
“一般的肉猪6个月左右就可出栏,为了让农场的黑猪肉质更好,我们估计要养10至12个月才出栏。”潘晓翔告诉记者,农场放养的这批黑猪预计在春节后上市,届时市民可以来此观光旅游,品尝绿色、健康、安全的土猪肉。
本报记者 冯兆宽 陈 华
通讯员 韩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