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复利信徒qbl,(https://xueqiu.com/2545663055/219119441)
如题,在当前股价低迷,猪肉价格低迷时,写这种分析貌似么有人看,不过鉴于我的世界观和认知逻辑,越是这种时候,我们越需要走一些人少点的路。
于是在下特意花了2天时间看了下21年财报并搜集了一些企业资料,然后在详细了解企业的养殖模式时,我发现,其实我只是以为我了解,实际上并不(●°u°●) 」,于是特意过来写一篇文章记录下我在小猪猪的养殖模式上的最新发现(这些信息来源有的是的,有的是的,有的是企业招股说明书上的等等,来源比较杂乱,就不一一披露出处,如果侵权请告知,会改成仅自己可见)
开始啦
说起:的自繁自养其实从字面意思上来看就是自己繁殖自己养,对确实是这样但是具体怎么样的流程?牧原独有的“二元回交技术”是啥?既然自繁自养毛利率高为什么同行不能短时间模仿和超越呢?
如图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先来看看我国养猪的发展历程:
我国饲养的猪种按来源可划分为
地方猪种、引入猪种、培育猪种。
我国地方品种猪种类较多,主要有民猪、太湖猪、金华猪、内江猪等。其中
民猪的主要特征是产仔数多、肉质好、适应性强但胴体瘦肉率低
太湖猪的主要特征是产仔数多、肉质好,但胴体瘦肉率低。
整体上我国地方猪种偏脂肪型,主要具有适应性强、肉质好等优点,但存在生长慢、脂肪多等缺点。
引入猪种
主要为从国外引进的大约克猪、长白猪、杜洛克猪、皮特兰等瘦
肉型良种猪。
大约克猪主要特征是产仔数多、生产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胴体瘦肉率高;
长白猪的主要特征是生长速度快、产仔数多、胴体瘦肉率高,但蹄质不结实;
杜洛克胴体瘦肉率高、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肉质好,但产仔数少。
培育猪种,是利用引入猪种与我国地方猪种杂交培育成的猪种,如三江白猪、北京黑猪等。三江白猪是长白猪与民猪经过一系列杂交培育而形成的一个肉用型猪新品种。培育猪种主要是利用引入猪种改善我国地方猪种的瘦肉率和生产速度,其瘦肉率和生长速度介于地方猪种和引入猪种之间。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瘦肉率高、生产性能优良的瘦肉型良种猪,倍受消费者欢迎。
在品种杂交方面,以杜洛克、长白、大约克三品种猪杂交获得的三元商品猪,因其瘦肉率高、生产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等优势,成为商品猪养殖的主流,也是目前全球杂交模式中采用最多的杂交组合。本公司饲养的商品猪品种即为杜洛克、长白、大约克三品种猪杂交获得的三元商品猪。
(这段文字告诉我们有长白,大白,杜洛克3种基因,(所以才叫3元)的杂交猪因为生长快,饲料利用效率高,瘦肉率高成为目前主要的商品猪品种)
但是这种商品猪:因为杜洛克的生殖效率较差所以不能用3元猪来进行繁殖,每次都要走一遍下图中的流程具体的繁殖方式如下:
不同品系祖代猪(一元猪)相互杂交扩繁,获得父母代猪(二元猪),根据
父母系别的不同,又分为大长、长大两种类型,其中大长二元猪是以大约克为父
本、长白猪为母本杂交获得,长大二元猪是以长白猪为父本、大约克为母本杂交获得。
经过性能测定,挑选性能优良的二元母猪,部分用于繁殖三元商品猪、部分作为种猪对外销售,未选留的育肥后作为商品猪对外销售,二元种母猪和杜洛克种公猪杂交获得三元猪杜大长或杜长大,三元猪育肥后作为商品猪对外销售
这样一个繁殖周期的时间如图全部流程走下来总共需要34个月
看起来这样仿佛解决了所有问题,但是因为3元猪对于
高蛋白饲料的需求高
以及本身商品猪繁殖力较差,要依赖于维持较大数量的纯种猪群
这就导致了这种养殖模式面临着重资产以及饲料成本即养殖成本较高企的缺点
增加了自繁自养企业扩张甚至减产的难度
以及导致周期过长增加了把握猪周期的难度
那么如何破局?
培养出可以不降低繁殖效率和瘦肉率的商品猪,用来代替二元母猪,直接用商品猪进行繁殖,这样就不需要维持较大的种群,也可以加速繁殖周期,赶上猪肉涨价的直通车
问题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这种繁殖效率高,瘦肉率还高的猪从哪里来?咱们看看牧原是怎么做到的
答:(以下段落来自于的大水豚)
经过深思熟虑,放弃了外三元体系,从2002年开始着重培养二元轮回育种体系。二元轮回育种从操作上说很简单,从曾祖代到父母代的繁育过程与三元体系一样,只在父母代二元猪配种时,不使用杜洛克公猪,改用长白公猪做回交。由此得到的商品代猪仍是二元猪,含有75%长白基因,25%大白基因,称为伪二元猪或轮回二元猪。
低蛋白配方饲料很快得到了应用,但瘦肉率低的痛点解决起来却很漫长。开始对回交父本长白公猪的瘦肉率指标进行选育,以获得瘦肉率更高的品种,更好地替代杜洛克猪。
(也就是上图中把杜洛克换成长白,这样生出来的商品猪的繁殖能力就可以保持,但是熟肉率较差,开始了10年的选育之路,这不就叫持续的做正确的事吗?
突然让我想起了一句话:
十年磨一剑
给它点个赞,当然了就是个企业我们是用来赚钱的,贵了或者被同行超越了,我会果断卖出,不需要给自己加戏
不过老总的这种精神确实跟值得佩服)
品种选育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并且依赖规模效应。不同于工业技术进步,生物品种改良无法靠集中攻关在短时间内突破。明确育种目标后,需要一代代的繁育并从中选优。每一代猪的性状变化是非常微小的,需要积累很多代才能有比较明显的改善。
此外,育种的规模效应很显著,种群数量越大越有利于选育,因为基数大的种群其后代出现变异的概率更大,提供的多样性更好。
就这样通过10多年的选育迭代,回交父本的性能提升上来,逐步解决了瘦肉率低的问题,到2012年二元轮回商品猪的瘦肉率已经达到比较理想的水平。并且经过多年育种积累,牧原的纯种种群已经达到足以保种的规模,摆脱了对外引种的依赖。
无心插柳,守正出奇
补上瘦肉率短板后,二元轮回育种体系基本搭建完成。这个出于降成本目的培育体系“意外”获得了种群繁殖上的巨大优势。由于繁育体系全程不用杜洛克,避开了杜洛克产仔数少、成活率低等生殖性能的短板。商品代猪也是大白长白的杂交猪,理论上生殖性能应该与标准二元母猪接近。
不同于商品代肉猪,饲养能繁母猪时为了保障繁殖性能,需要采用高脂肪低蛋白饲料。的二元轮回母猪搭配低蛋白营养的饲料体系后,在生殖效率上并没有明显的降低,可以用作能繁,生殖性能、饲料转化率、生长速度也都令人满意。
商品代的母猪可以用作能繁,肉种兼用不再是梦。肉种兼用可以大幅缩短补充能繁的周期,极大增加产能伸缩的灵活性,在受到疫病等外来因素侵袭时,对能繁种群的保护和恢复也有重大意义。
从那时起,养殖技术成熟、土地储备充足的开启了快速扩张模式。增加配套种猪一直是扩张的重点,二元轮回体系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2011年到2020年,牧原能繁母猪存栏从9.6万头增长至270万头,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4.9%,同期生猪出栏量从61万头增加到1811.5万头,年复合增长率45.7%。一直到现在扩张的脚步仍未放缓。
今年一季度出栏1300多万头。年产5000万头轻松+愉快,假设今年生猪产量65000万头,那么占比可以达到8%左右
如图
当然了又可以是商品猪,又可以是用来繁殖的伪2元母猪它的繁殖效率是真的2元母猪的95%左右,并且这种母猪如果持续回交基金可能就会有缺陷导致繁殖效率进一步降低,目前理论上可以回交3次,在21年最多用来回交过两次,也就是说这种2元回交技术企业并没有全部采用,而是可以根据自己的扩张和繁殖需求,灵活的调配真二元和伪二元的比例,最大化的利用自己的杀手锏。
说到这里我想我们可以回答开头的3个问题了
企业的自繁自养的流程
二元回交技术是个啥
以及为什么同行无法短时间超越
明天继续讲解
同行们的“公司+农户”到底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