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和人们对肉产品质量要求日益提高,生猪养殖的门槛越来越高,千家万户的分散饲养已难以为继,实施规模化养殖势在必行。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规模才有效益,有规模才有市场。规模化养殖既可以增加经济效益和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还是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畜产品质量的必要基础。生猪规模化养殖好处很多:
从投入成本上说,购进的饲料原料量大、价低,每头猪可降低成本50元左右;规模养殖中实行自繁自育,可保证仔猪品质,又可大大减轻补栏资金压力。
从安全卫生上看,有利于控制动物疫病,建立公共卫生防疫体系,确保人畜安全。
从产品质量上来说,推行规模化养殖,有利于实行严格的养殖、卫生防疫和环境控制标准,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
从生产效率上讲,有利于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养殖的生产效率和生产水平。
从产业结构上说,有利于促进养殖、加工、经营、销售各环节联结,进一步缓解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提高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推进畜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从抗风险能力上看,由于市场波动的原因,广大散养户难以预知市场的变化,而只能根据经验来决定实际经济行为,这会让养殖户冒很大的风险。而在规模化养殖中,信息沟通机制的建立可以对产品进行及时地调配供应,这样的情况基本上不会发生。
正因为有如此多的好处,现在农村许多养猪大户纷纷进养殖小区扩大生产规模,摒弃传统的养殖模式,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经济效益随之大幅提高,实现了增收增效。这是可喜的现象,表明养殖业正由传统养殖向现代养殖业迈进。
各种养猪场的规划与建设
养猪场的规划与建设关系到投资和经营成果,是件基础性工作。工厂化养猪场与传统养猪场,规模和生产工艺流程不同,因而在规划建设上两者有很大差别,所以需分别讨论。
(一)工厂化养猪场
1.场址选择 涉及面积、地势、水源、防疫、交通、电源、排污与环保等诸多方面,需周密计划,事先勘察,才能选好场址。
(1)面积与地势:要把生产、管理和生活区都考虑进去,并留有余地,计划出建场所需占地面积。地势宜高燥,地下水位低,土壤通透性好。要有利于通风,切忌把大型养猪工厂建到山窝里,否则污浊空气排不走,整个场区常年空气环境恶劣。
(2)防疫:距主要交通干线公路、铁路要尽量远一些,距居民区至少2公里以上,既要考虑猪场本身防疫,又要考虑猪场对居民区的影响。猪场与其他牧场之间也需保持一定距离。
(3)交通:既要避开交通主干道,又要交通方便,因为饲料、猪产品和物资运输量很大。
(4)供电:距电源近,节省输变电开支。供电稳定,少停电。
(5)水源:规划猪场前先勘探,水源是选场址的先决条件。一是水源要充足,包括人畜用水。猪群饲养管理用水量可参考表5-2。二是水质要符合饮用水标准。饮水质量以固体的含量为测定标准。每升水中固体含量在150毫克左右是理想的,低于5000毫克对幼畜无害,超过7000毫克可致腹泻,高过10000毫克即不适用。150毫克左右是理想的,低于5000毫克对幼畜无害,超过7000毫克可致腹泻,高过10000毫克即不适用。饮水质量以固体的含量为测定标准。每升水中固体含量在150毫克左右是理想的,低于5000毫克对幼畜无害,超过7000毫克可致腹泻,高过10000毫克即不适用。
(6)排污与环保:猪场周围有农田、果园,并便于自流,就地消耗大部或全部粪水是最理想的。否则需把排污处理和环境保护做重要问题规划,特别是不能污染地下水和地上水源、河流。
2.猪场总体布局 大型工厂化养猪场在总体布局上至少应包括生产区、生产辅助区、管理与生活区。
(1)生产区∶包括各种猪舍、消毒室(更衣、洗澡、消毒)、消毒池、药房、兽医室、病死猪处理室、出猪台、维修及仓库、值班室、隔离舍、粪便处理区等。
(2)生产辅助区:包括饲料厂及仓库、水塔、水井房、锅炉房、变电所、车库、屠宰加工厂、修配厂等。
(3)管理与生活区:包括办公、食堂、职工宿舍等。 管理与生活区应建在高处、上风处,生产辅助区按有利防疫和便于与生产区配合布置。
3.猪舍总体规划 养猪工厂的生产管理特点是"全进全出"一环扣一环的流水式作业。所以,猪舍需根据生产管理工艺流程来规划。猪舍总体规划的步骤是:首先根据生产管理工艺确定各类猪栏数量,然后计算各类猪舍栋数,最后完成各类猪舍的布局安排。
(1)各类猪栏所需数量的计算:生产管理工艺不同,各类猪栏数就不同。所以,这里按台湾罗兴华先生(1989)规划100头母猪场为例,可供其他规模和生产管理工艺的猪场作规划参考。100头母猪的猪场所需各种猪栏数的计算,首先确定10条工艺原则和指标:
①母猪每年产2窝,每窝断奶育活10头仔猪。②母猪由断奶到再发情为2l天。 ③母猪妊娠期114天,分娩前4天移往分娩哺乳栏,所以母猪妊娠期只有110天养在妊娠母猪栏。④母猪妊娠期最后4天在分娩哺乳栏。⑤仔猪28天断奶,即母猪这28天在分娩哺乳栏。⑥保育期猪由28天养到56天,也需28天。⑦保育猪离开保育舍,体重假设为14公斤。⑧肉猪出售体重假设为95公斤。⑨每一批猪离开某一阶段猪栏到下一批猪进同一猪栏,中间相隔5天以供清洗消毒之用。⑩每一阶段猪栏都较计算数多10%,亦即所得数乘以1.1倍。
(2)各类猪舍栋数:求得各类猪栏的数量后,再根据各类猪栏的规格及排粪沟、走道、饲养员值班室的规格,即可计算出各类猪舍的建筑尺寸和需要的栋数。
(3)各类猪舍布局: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将各类猪舍在生产区内做出平面布局安排。为管理方便,缩短转群距离,应以分娩舍为中心,保育舍靠近分娩舍,幼猪舍靠近保育舍,肥猪舍再挨着幼猪舍,妊娠(配种)舍也应靠近分娩舍。可参看图5-2(据郭兴泉,1990)。猪舍之间的间距,没有规定标准,需考虑防火、走车、通风的需要,结合具体场地确定(10-20米)。
4.猪舍内部规划 猪舍内部规划需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决定。 建设一个大型工厂化养猪场是很复杂的,猪舍内部布置和设备,牵涉的细节很多,需要多考察几个场家,取长补短,综合分析比较,再做出详细设计要求。
(二)专业户养猪场
1.场址的选择 与工厂化养猪场基本相同,主要考虑地势要高燥;防疫条件要好;交通方便;水源充足;供电方便等等条件。规模越大,这些条件越要严格。如果养猪数量少,则视其情况而定。
2.猪舍建筑形式 专业户养猪猪场建筑形式较多,可分为三类:开放式猪舍,大棚式猪舍,封闭式猪舍。
(1)开放式猪舍:建筑简单,节省材料通风采光好,舍内有'害气体易排出。但由于猪舍不封闭,猪舍内的气温随着自然界变化而变化,不能人为控制,尤其北方冬季寒冷,这样影响了猪的繁殖与生长,正如常说的一年养猪半年长。另外相对的占用面积较大。
(2)大棚式猪舍:即用塑料扣成大棚式的猪舍。利用太阳辐射增高猪舍内温度。北方冬季养猪多采用这种形式。这是一种投资少、效果好的猪舍。根据建筑上塑料布层数,猪舍可分为单层塑料棚舍、双层塑料棚舍。根据猪舍排列,可分为单列塑料棚舍和双列塑料棚舍。另外还有半地下朔料棚舍和种养结合塑料棚舍。
1.单坡式
2.不等坡式
3.等坡式
①单层塑料棚舍与双层塑料棚舍:扣单层塑料布的猪舍为单层塑料棚舍。扣双层塑料布猪舍为双层塑料棚舍。单层塑料棚舍比无棚舍的平均温度可提高13,5~C,说明塑料棚舍比无棚舍显著提高猪舍温度。根据沈阳地区试验,在冬季最冷天气舍温不管在白天黑夜始终保持在.8℃以上。由于舍温的提高,使猪的增重也有很大提高。据试验,有棚舍比无棚舍日增重可增加238克,每增重1公斤可节省饲料0.55公斤。因此说塑料大棚养猪是在北方寒冷地区投资少、效果好的一种方法。双层塑料棚舍比单层塑料棚舍温度高,保温性能好。如黑龙江省试验,在冬季11月份至3月份,双层塑料棚舍比单层塑料棚舍温度提高3℃以上,肉猪的日增重可提高50克以上,每增重1公斤节省饲料0.3公斤。
②单列塑料棚舍和双列塑料棚舍,单列塑料棚舍指单列猪舍扣塑料布。双列塑料棚舍,由两列对面猪舍连在一起扣上塑料布。类猪舍多为南北走向争上下午及午间都能充分利用阳光,以提高舍内温度。
③半地下塑料棚舍:半地下塑料棚舍宜建在地势高燥、地下水位低 或半山坡地方。一般在地下部分为80-100厘米。这类猪舍内壁要砌成墙,防止猪拱或塌方。底面整平,修筑混凝土地面。这类猪舍冬季温度高于其它类型猪舍。
④种养结合塑料棚舍:这种猪舍是既养猪又搞种植(种菜)。建筑方式同单列塑料棚舍。一般在一列舍内有一半养猪,一半种菜,中间设隔断墙。隔断墙留洞口不封闭,猪舍内污浊空气可流动到种菜室那边,种菜那边新鲜空气可流动到猪舍。在菜要打药时要将洞口.封闭严密,以防猪中毒。最好在猪床位置下面修建沼气池,利用猪粪尿生产沼气,供照明、煮饭、取暖等用。
①塑料大棚猪舍,冬季湿度较大,塑料膜滴水,猪密度较大时,相对湿度很高,空气氨气浓度也大,这样会影响猪的生长发育。因此需适当设排气孔,适当通风,以降低舍内湿度、排出污浊气体。
②为了保持棚舍内温度,冬季在夜晚于塑膜棚的上面要盖一层防寒草帘子,帘子内面最好用牛皮纸、外面用稻草做成。这样减少棚舍内温度的散失。夏季可除去塑料膜,但必须设有遮荫物。这样能达到冬暖夏凉。
③塑料棚的造型要合理,采光面积大,冬季阳光直射入舍内,达到北墙底。
④塑料棚舍应建在背风、高燥、向阳处,一般方位为座北朝南,并偏西5一10度。这样在11-2月份期间,每天棚舍接受阳光照射的时间最长,获取的太阳能最多,对棚舍增温效果好。
(3)封闭式猪舍:通常有单列式、双列式和多列式。 单列封闭式猪舍:猪栏排成一列,靠北墙可设或不设走道。构造简单,采光、通风、防潮好,冬季不是很冷的地区适用。双列式封闭猪舍:猪栏排成两列,中间设走道,管理方便,利用率高,保温较好,采光、防潮不如单列式。冬季寒冷地区适用。养肥猪适宜。
多列式封闭猪舍:猪栏排成3列或4列,中间设2或3条走道,保温好,利用率高,但构造复杂,造价高,通风降温较困难。
养猪生产投资指南及猪场建设
猪场一般要求地形整齐开阔 ,地势较高、干燥、平坦或有缓坡,背风向阳。
1.交通便利
猪场必须选在交通便利的地方。但因猪场的防疫需要和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又不可太靠近主要交通干道,最好离主要干道400米以上,同时,要距离居民点500米以上。如果有围墙、河流、林带等屏障,则距离可适当缩短些。禁止在旅游区及工业污染严重的地区建场。
2.水源水质
猪场水源要求水量充足,水质良好,便于取用和进行卫生防护。水源水量必须能满足场内生活用水、猪只饮用及饲养管理用水(如清洗调制饲料、冲洗猪舍、清洗机具、用具等)的要求。
3.场地面积
猪场占地面积依据猪场生产的任务、性质、规模和场地的总体情况而定。生产区面积一般可按每头繁殖母猪40~50平方米或每头上市商品猪3~4平方米计划。
猪场的规划与布局
1.生产区
生产区包括各类猪舍和生产设施,这是猪场中的主要建筑区,一般建筑面积约占全场总建筑面积的70%~80%。种猪舍要求与其他猪舍隔开,形成种猪区。种猪 区应设在人流较少和猪场的上风向,种公猪在种猪区的上风向,防止母猪的气味对公猪形成不良刺激,同时可利用公猪的气味刺激母猪发情。分娩舍既要靠近妊娠舍,又要接近培育猪舍。育肥猪舍应设在下风向,且离出猪台较近。在设计时,使猪舍方向与当地夏季主导风向成30~60度角,使每排猪舍在夏季得到最佳的通 风条件。总之,应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充分利用有利因素,从而在布局上做到对生产最为有利。在生产区的入口处,应设专门的消毒间或消毒池,以便进入生产区的人员和车辆进行严格的消毒。
2.饲养管理区
饲养管理区包括猪场生产管理必需的附属建筑物,如饲料加工车间、饲料仓库、修理车间;变电所、锅炉房、水泵房等。它们和日常的饲养工作有密切的关系,所以这个区应该与生产区毗邻建立。
3.病猪隔离间及粪便堆存处
病猪隔离间及粪便堆存处这些建筑物应远离生产区,设在下风向、地势较低的地方,以免影响生产猪群。
4.兽医室
应设在生产区内,只对区内开门,为便于病猪处理,通常设在下风方向。
5.生活区
包括办公室、接待室、财务室、食堂、宿舍等,这是管理人员和家属日常生活的地方,应单独设立。一般设在生产区的上风向,或与风向平行的一侧。此外猪场周围应建围墙或设防疫沟,以防兽害和避免闲杂人员进入场区。
6.道路
道路对生产活动正常进行,对卫生防疫及提高工作效率起着重要的作用。场内道路应净、污分道,互不交叉,出入口分开。净道的功能是人行和饲料、产品的运输,污道为运输粪便、病猪和废弃设备的专用道。
7.水塔
水塔自设水塔是清洁饮水正常供应的保证,位置选择要与水源条件相适应,且应安排在猪场最高处。
8.绿化
绿化不仅美化环境,净化空气,也可以防暑、防寒,改善猪场的小气候,同时还可以减弱噪声,促进安全生产,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在进行猪场总体布局时,一定要考虑和安排好绿化。
猪舍的建筑设计
1.猪舍的形式
(1)按屋顶形式分
猪舍有单坡式、双坡式等。单坡式一般跨度小,结构简单,造价低,光照和通风好,适合小规模猪场。双坡式一般跨度大,双列猪舍和多列猪舍常用该形式,其保温效果好,但投资较多。
(2)按墙的结构和有无窗户分
猪舍有开放式、半开放式和封闭式。开放式是三面有墙一面无墙,通风透光好,不保温,造价低。半开放式是三面有墙一面半截墙,保温稍优于开放式。封闭式是四面有墙,又可分为窗和无窗两种。
(3)按猪栏排利分
猪舍有单列式、双列式和多列式。
2.猪舍的基本结构
~列完整的猪舍,主要由墙壁、屋顶、地面、门、窗、粪尿沟、隔栏等部分构成。
1)墙壁
要求坚固、耐用,保温性好。比较理想的墙壁为砖砌墙,要求水泥勾缝,离地0.8~1.0米水泥抹面.
2)屋顶
比较理想的屋顶为水泥预制板平板式,并加15~20厘米厚的土以利保温、防暑.目前,北京瑞普有限公司的新技术产品,其屋顶采用进口新型材料,做成钢架结构支撑系统、瓦楞钢房顶板,并夹有玻璃纤维保温棉,保温效果良好。
3)地板
地板的要求坚固、耐用,渗水良好。比较理想的地板是水泥勾缝平砖式(属新技术)。其次为夯实的三合土地板,三合土要混合均匀,湿度适中,切实夯实。
4)粪尿沟
开放式猪舍要求设在前墙外面;全封闭、半封闭(冬天扣塑棚)猪舍可设在距南墙40厘米处,并加盖漏缝地板。粪尿沟的宽度应根据舍内面积设计,至少有30厘米宽。漏缝地板的缝隙宽度要求不得大于1.5厘米。
5)门窗
开放式猪舍运动场前墙应设有门,高0.8~1.0米,宽0.6米,要求特别结实,尤其是种猪舍;半封闭猪舍则与运动场的隔墙上开门,高0.8米,宽0.6 米;全封闭猪舍仅在饲喂通道侧设门,门高0.8~1.0米,宽0.6米。通道的门高1.8米,宽1.0米。无论哪种猪舍都应设后窗。开放式、半封闭式猪舍的后窗长与高皆为40厘米,上框距墙顶40厘米;半封闭式中隔墙窗户及全封闭猪舍的前窗要尽量大,下框距地应为1.1米;全封闭猪舍的后墙窗户可大小,若条件允许,可装双层玻璃。
6)猪栏
除通栏猪舍外,在一般密闭猪舍内均需建隔栏。隔栏材料基本上是两种,砖砌墙水泥抹面及钢栅栏。纵隔栏应为固定栅栏,横隔栏可为活动栅栏,以便进行舍内面积的调节。
3.猪舍的类型
猪舍的设计与建筑,首先要符合养猪生产工艺流程,其次要考虑各自的实际情况。黄河以南地区以防潮隔热和防暑降温为主;黄河以北则以防寒保温和防潮防湿为重点。
(1)公猪舍
公猪舍一般为单列半开放式,舍内温度要求15~20度,风速为0.2米/秒,内设走廊,外有小运动场,以增加种公猪的运动量,一圈一头。
(2)空怀、妊娠母猪舍
空怀、妊娠母猪最常用的一种饲养方式是分组大栏群饲,一般每栏饲养空怀母猪4~5头、妊娠母猪2~4头。圈栏的结构有实体式、栏栅式、综合式三种,猪圈布 置多为单走道双列式。猪圈面积一般为7~9平方米,地面坡降不要大于1/45,地表不要太光滑,以防母猪跌倒。也有用单圈饲养,一圈一头。舍温要求 15~20度,风速为0.2米/秒。
(3)分娩哺育舍
舍内设有分娩栏,布置多为两列或三列式。舍内温度要求15~20℃,风速为0.2米/秒。分娩栏位结构也因条件而异。
①地面分娩栏:采用单体栏,中间部分是母猪限位架,两侧是仔猪采食、饮水、取暖等活动的地方。母猪限位架的前方是前门,前门上设有食槽和饮水器,供母猪采食、饮水,限位架后部有后门,供母猪进入及清粪操作。可在栏位后部设漏缝地板,以排除栏内的粪便和污物。
②网上分娩栏:主要由分娩栏、仔猪围栏、钢筋编织的漏缝地板网、保温箱、支腿等组成。
(4)仔猪保育舍
舍内温度要求26~30度,风速为O.2米/秒。可采用网上保育栏,l~2窝一栏网上饲养,用自动落料食槽,自由采食。网上培育,减少了仔猪疾病的发生,有利于仔猪健康,提高了仔猪成活率。仔猪保育栏主要由钢筋编织的漏缝地板网、围栏、自动落食槽、连接卡等组成。
(5)生长、育肥舍和后备母猪
这三种猪舍均采用大栏地面群养方式,自由采食,其结构形式基本相同,只是在外形尺寸上因饲养头数和猪体大小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猪场设备
选择与猪场饲养规模和工艺相适应的先进的经济的设备是提高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
1.猪栏
1.公猪栏、空怀母猪栏、配种栏
这几种猪栏一般都位于同一栋舍内,因此,面积一般都相等,栏高一般为1.2~1.4米,面积7~9平方米。
2.妊娠栏
妊娠猪栏有两种:一种是单体栏;另一种是小群栏。单体栏由金属材料焊接而成,一般栏长2米,栏宽0.65米,栏高1米。小群栏的结构可以是混凝土实体结 构、栏栅式或综合式结构,不同的是妊娠栏栏高一般1~1.2米,由于采用限制饲喂,因此,不设食槽而采用地面食喂。面积根据每栏饲养头数而定一般为 7~15平方米。
3.分娩栏
分娩栏的尺寸与选用的母猪品种有关,长度一般为2~2.2米,宽度为1.7~2.0米;母猪限位栏的宽度一般为0.6~0.65米,高1.0米。仔猪活动围栏每侧的宽度一般为0.6~0.7米,高0.5米左右,栏栅间距5厘米。
4.仔猪培育栏
一般采用金属编织网漏粪地板或金属编织镀塑漏粪地板,后者的饲养效果一般好于前者。大、中型猪场多采用高床网上培育栏,它是由金属编织网漏粪地板、围栏和自动食槽组成,漏粪地板通过支架设在粪沟上或实体水泥地面上,相邻两栏共用一个自动食槽,每栏设一个自动饮水器。这种保育栏能保持床面干燥清洁,减少仔猪 的发病率,是一种较理想的保育猪栏。仔猪保育栏的栏高一般为0.6米,栏栅间距5~8厘米,面积因饲养头数不同而不同。小型猪场断奶仔猪也可采用地面饲养 的方式,但寒冷季节应在仔猪卧息处铺干净软草或将卧息处设火炕。
5.育成、育肥栏
育成育肥栏有多种形式,其地板多为混凝土结实地面或水泥漏缝地板条,也有采用1/3漏缝地板条,2/3混凝土结实地面。混凝土结实地面~般有3%的坡度。育成育肥栏的栏高一般为1~1.2米,采用栏栅式结构时,栏栅间距8~10厘米。
2.饮水设备
猪用自动饮水器的种类很多,有鸭嘴式、杯式、乳头式等。由于乳头式和杯式自动饮水器的结构和性能不如鸭嘴式饮水器,目前普遍采用的是鸭嘴式自动饮水器。鸭嘴式猪用自动饮水器的结构见。它主要由阀体、阀芯、密封圈、回位弹簧、塞和虑网组成。
3.饲喂设备
(1)间息添料饲槽
条件较差的一般猪场采用。分为固定饲槽、移动饲槽。一般为水泥浇注固定饲槽。
图中A与B的饲槽一致,都在隔墙或隔栏的下面,由走廊添料,滑向内侧,便于猪采食。饲槽一般为长形,每头猪所占饲槽的长度应根据猪的种类、年龄而定。较为规范的养猪场都不采用移动饲槽。集约化、工厂化猪场,限位饲养的妊娠母猪或泌乳母猪,其固定饲槽为金属制品,固定在限位栏上,见限位产床、限位栏部分。
(2)方形自动落料饲槽
一般条件的猪场不用这种饲槽,它常见于集约化、工厂化的猪场。方形落料饲槽有单开式和双开式两种。单开式的一面固定在与走廊的隔栏或隔墙上;双开式则安放在两栏的隔栏或隔墙上,自动落料饲槽一般为镀锌铁皮制成,并以钢筋加固,否则极易损坏。
(3)圆型自动落料饲槽
圆型自动藩料饲槽用不锈钢制成,较为坚固耐用,底盘也可用铸铁或水泥浇注,适用于高密度、大群体生长育肥猪舍。
第三章 种猪的选择方法
猪的选择
要做好猪的选择工作,前提是必须了解猪的主要经济性状及其遗传规律、度量方法,从而采取相应的选择措施。
三、 种猪的选择
(一)自繁后备猪的选择
后备猪的选择过程,一般经过4个阶段:
1.断奶阶段选择 第一次挑选(初选),可在仔猪断奶时进行。挑选的标准为:仔猪必须来自母猪产仔数较高的窝中,符合本品种的外形标准,生长发育好,体重较大,皮毛光亮,背部宽长,四肢结实有力,乳头数在7对以上(瘦肉型猪种6对以上),没有明显遗传缺陷。
从大窝中选留后备小母猪,主要是根据母亲的产仔数,断奶时应尽量多留。一般来说,初选数量为最终预定留种数量公猪的10~20倍以上,母猪5~10倍以上,以便后面能有较高的选留机会,使选择强度加大,有利于取得较理想的选择进展。
2.保育结束阶段选择 保育猪要经过断奶、换环境、换料等几关的考验,保育结束一般仔猪达70日龄,断奶初选的仔猪经过保育阶段后,有的适用力不强,生长发育受阻,有的遗传缺陷逐步表现,因此,在保育结束拟进行第二次选择,将体格健壮,体重较大,没有瞎乳头,公猪睾丸良好的初选仔猪转入下阶段测定。
3.测定结束阶段选择 性能测定一般在5~6月龄结束,这时个体的重要生产性状(除繁殖性能外)都已基本表现出来。因此,这一阶段是选种的关键时期,应作为主选阶段。应该做到:①凡体质衰弱、肢蹄存在明显疾患、有内翻乳头、体型有严重损征、外阴部特别小、同窝出现遗传缺陷者,可先行淘汰。要对公母猪的乳头缺陷和肢蹄结实度进行普查。②其余个体均应按照生长速度和活体背膘厚等生产性状构成的综合育种值指数进行选留或淘汰。必须严格按综合育种值指数的高低进行个体选择,该阶段的选留数量可比最终留种数量多15%~20%。
4.母猪配种和繁殖阶段选择 这时后备种猪已经过了三次选择,对其祖先、生长发育和外形等方面已有了较全面的评定。所以,该时期的主要依据是个体本身的繁殖性能。对下列情况的母猪可考虑淘汰:①至7月龄后毫无发情征兆者;②在一个发情期内连续配种3次未受胎者;③断奶后2~3月龄无发情征兆者;④母性太差者;⑤产仔数过少者。公猪性欲低、精液品质差,所配母猪产仔均较少者淘汰。
(二)引种选择
1、品种的确定
根据办场定位或场内猪群血缘更新的需求进行确定。
一般现代瘦肉型猪场:
原种猪场——必须引进同品种多血缘纯种公、母猪。
扩繁场——可引进不同品种纯种公、母猪。
商品场——可引进纯种公猪及二元母猪。
长大二元母猪
综合了长白与大约克的优点,具有繁殖力高、抗病力强、母性好、哺育率高的特点,是瘦肉型商品猪生产的优良母本。
2、引种场家的确定
猪群的健康状况。确定能否引种的前提。
种猪的性价比是否合适。
该场的生产规模。规模过小势必选择范围窄、血统数少,近亲程度高。
是否开展种猪选育(性能测定),技术资料(含三代系谱)是否齐全。
服务是否完善。
信誉度好坏。
3、种公猪的选择
1).体型外貌要求头和颈较轻细,占身体的比例小,胸宽深,背宽平,体躯要长,腹部平直,肩部和臀部发达,肌肉丰满,骨骼粗壮,四肢有力,体质强健,符合本品种的特征。
2).繁殖性能要求生殖器官发育正常,有缺陷的公猪要淘汰;对公猪精液的品质进行检查,精液质量优良,性欲良好,配种能力强。
3).生长肥育性能要求生长快,一般瘦肉型公猪体重达100kg的日龄在170天以下;耗料省,生长育肥期每千克增重的耗料量在2.8kg以下;背膘薄,100kg体重测量时,倒数第三到第四肋骨离背中线6cm处的超声波背膘厚在15mm以下。
4、种母猪的选择
1).体型外貌 外貌与毛色符合本品种要求。乳房和乳头是母猪的重要特征表现,除要求具有该品种所应有的奶头数外,还要求乳头排列整齐,有一定间距,分布均匀,无瞎、内翻乳头。外生殖器正常,四肢强健,体躯有一定深度。
2).繁殖性能 后备种猪在6~8月龄时配种,要求发情明显,易受孕。淘汰那些发情迟缓、久配不孕或有繁殖障碍的母猪。当母猪有繁殖成绩后,要重点选留那些产仔数高、泌乳力强、母性好、仔猪育成多的种母猪。根据实际情况,淘汰繁殖性能表现不良的母猪。
3).生长肥育性能 可参照公猪的方法,但指标要求可适当降低,可以不测定饲料转化率,只测定生长速度和背膘厚。
5、种猪运输
运输车辆忌社会上贩运肉猪的运输车。任何车辆承运前均须进行检查,并彻底清洗消毒。
做好车辆隔栏准备,以每栏8~10头为宜,种猪应能自如站立、活动,不可拥挤或过于宽松。
车箱底应垫上木屑或稻草,以免蹄脚受损。
启运前不宜饱食。
装车时尽可能同类别猪只混于一栏,且体重不宜相差太大,最好上车时对猪群喷洒有较浓气味消毒药水。
运输途中不能骤停急刹,应保持车辆平稳行驶。
长途运输应随车备有注射器及镇静、抗生素类药物,停车时注意观察猪群状况,遇有异常猪只需及时处理。
种公猪的饲养管理技术
公猪的科学饲养。为使种公猪保持良好的种用膘情--中上等膘(7-8成膘),健康结实,精力充沛,性欲旺盛,能产出量多质优的精液,应进行科学饲养。
1、营养需要:⑴能量。种公猪应供给足够的能量。⑵蛋白质。蛋白质对种公猪的作用很大。实行季节配种后的公猪,日粮中应有15-16%的蛋白质;实行常年 配种的公猪,日粮中蛋白质可适当减少,但要做到常年均衡供应,最好在所供应的蛋白质中有适量的动物性饲料(如鱼粉、烘干的母猪胎衣)。⑶维生素。种公猪对维生素需要虽不多,但与种公猪的健康和精液品质关系密切,因此,在种公猪的日粮中应有适量的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B1、维生素B2。有条 件的猪场可常年适量供给青绿饲料,补充日粮中维生素的不足。⑷矿物质。矿物质对种公猪精液品质与健康影响较大,猪场应注意钙、磷、锌、硒等矿物质的供给。
2、饲喂技术:⑴采用季节产仔下配种的猪场,在配种前45天要逐渐提高营养水平,配种季节过后,应逐渐降低营养水平,但应供给维持种用体能的营养物质。⑵ 种公猪日粮的体积应小些,一般占体重的2.5-3%,精料用量应比其他的猪要多些,青粗饲料的比例要小些,以免形成草腹,影响配种。⑶种公猪的饲喂应定 时、定量、定质;饲料更换时,要逐渐更换,不可突变,饲喂量应逐渐减少或增加。
二、种公猪的细心管理
1、运动:种公猪每天应进行1-2次圈外驱赶运动,每次约1小时,距离1.5公里,速度不可太快,这样可增强公猪体质,提高配种能力,提高精子活力。
2、保持猪体清洁:每天应用硬毛刷刷皮毛,有利于皮肤清洁与皮肤健康,防止皮肤病、体外寄生虫,还能增强血液循环,促进体内新陈代谢,增强体质;同时也能使其性情温驯,增进人猪"亲合",便于配种、注射疫苗等生产环节的管理。
3、定期称重:种公猪应定期称重,了解其体重的变化,以便调整日粮营养水平。成年公猪体重应维持相对稳定,幼龄公猪应逐渐增加。
4、定期检查精液品质:种公猪无论是本交还是人工受精,都要定期检查精液品质,特别是在配种准备期及配种期,应每天检查1-2次精液品质,以便调整营养、运动及配种强度。
三 、人工授精技术
1、 人工授精的优点
猪人工授精技术是以种猪的培育和商品猪的生产为目的而采用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进行科学养猪、实现养猪生产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它有如下优点:(1)能提 高种公猪的利用率。采用本交配种,1头公猪一般只能负担20~25头母猪,人工授精配种,一头公猪可负担300~500头母猪、甚至上千头母猪。(3)能充分发挥优良种公猪的作用。(4)可以扩大种公猪的配种范围和解决公母体重相差悬殊的配种困难。(5)公母猪不直接接触,有利于防疫和减少疫病传播。 (5)能大量节省饲养管理费用。一个千头母猪的猪场,采用人工授精要比本交,一年减少公猪饲养费7万元。因此,自繁自养专业场应采用人工授精技术进行配 种。
2、 调教种公猪进行人工采精的技术要点
通常对种公猪人工采精的调教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是利用发情母猪生殖道分泌物或尿液对种公猪进行诱导采精;二是直接用发情母猪作实体进行诱导,先采到精后再经过处理授精;三是利用已调教好的种公猪爬跨假台猪进行训练和调教。在生产实践中证明,以上几种方法均是调教种公猪接受人工采精的有效方法。 下面介绍调教种公猪接受人工采精一般方法的技术要点:
2.1 掌握适宜的调教时间
进行人工采精调教的主要是良种公猪,一般主要推广的良种猪有杜洛克、夏普汉、大约克和长白猪、皮兰特等瘦肉型,由于品种的原因,这些良种猪一般均要比本地种猪性成熟要晚些。这些瘦肉型猪多在体重85㎏左右,约7~8月龄后才开始性成熟。此时对种公猪进行人工采精调教训练比较适宜。
2.2 制作假台猪
假台猪的大小应根据种公猪体躯的大小而定,一般采用杂木制作,要求木质坚实,不易腐烂,一般长120㎝,宽30㎝,高50㎝即可。做成条凳或木架, 可用破棉絮、麻袋片等物堆放在木板上,然后用麻袋片(或塑料编织袋)包好,反扣在木板的背面上,用压条钉紧即成为假猪背即可。开始调教使用假台猪可在上面放一张鲜猪皮。
2.3 调教方法
种猪的人工采精要在种猪圈附近有一个固定的采精室或棚,场地要清洁、卫生、硬实。调教时间一般由专人在早饭后8—10点钟左右进行(夏季早一点,冬季晚一点)。将种公猪放出栏圈,赶进采精棚(室),先用温肥皂水将种公猪包皮处洗净,擦干(种猪站在采精架跟前)。采精员在种公猪的左侧,先用右手掌按压阴茎部 数分钟,等感到阴茎在阴鞘内来回抽动时,用手隔着皮肤握着阴茎来回滑动数下,公猪的阴茎即可伸出包皮外。这时应握住龟头,让手掌沾上阴茎分泌物。然后将沾有分泌物的手伸到种公猪鼻孔前,使其嗅到气味,引导公猪爬跨假台猪。公猪爬上假台猪后,要继续按摩阴茎处刺激阴茎勃起,看准射精时机用拳握法进行采精。
在第一次采得精液后,连续调教2~3d,以后可隔1d采1次,一连8~10d即可建立条件反射,以后便可自如地采得精液。
3 精液的处理和检查
采集精液后应及时送到实验室对精液进行处理和质量评定,以确定精子是否可用于授精。
3.1 精液的处理
公猪的精液中含有25%~50%的胶状物,因此,应及时用多层纱布或纱网尽快将其过滤掉,否则这些胶体会吸附液体和精子,使精液的体积很快减少,当然也会使精子数目减少。即便采精时仅采取射精时中间富含精子的部分,也是如此。
精 液的外观评定十分重要,主要包括味、色、量等。判定精液是否有异味,如混有大量尿液则会有尿味,有异味的精液不能用于输精,应及时淘汰。公猪精液正常的颜色应是灰白色或是乳白色,如果精液中出现脏物、毛、血或尿等, 则说明精液已被污染,这样的精液不能用于输精。有血往往是在采精时伤及公猪的生殖器官而引起的,而出现尿液则说明采精时温度不适当,只有都符合正常要求的精液才能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处理,并测量精液的体积。
3.2 精液品质的检查
3.2.1 显微镜检查:其内容主要包括精子活率、精子密度的测定及精子形态学检查。在显微镜下进行检查,判定活力的标准是显微镜视野中直线前进的精子所占的比例,精子活力高于70%属正常,可用来输精。精子密度正常为2.0~3.0亿/mL,从镜检观看精子密度很高的精液往往呈现云雾状。精子的形态学检查主要是观察精子的形态是否正常以及精子头部、尾部的损伤及头尾相离的情况,如果这样的精子数量较多,那么精液将不能用于授精。
3.2.2 精子的存活时间:将精液保存在一个固定的温度37℃或其它温度下,每隔2h进行一次观察,并记录该时间的精子活率,直至精子全部死亡为止。精子存活时间越长,活率下降越慢则表明精液品质越好。
4 输精方法
输精时,先将输精管海棉头用精液或人工授精用润滑胶润滑,以利于输精管插入时的润滑,并赶一头试情公猪在母猪栏外,刺激母猪性欲的提高,促进精液的吸收。用手将母猪阴唇分开,将输精管沿着稍斜上方的角度慢慢手插入阴道内。当插入25~30厘米左右时,会感到有上点阻力,此时,输精管顶着已到了子宫颈口,用手再将输精管左右旋转,稍一用力,顶部则进入子宫颈第2~3皱折处,发情好的猪便会将输精管锁定,回拉时则会感到有一定的阻力,此时便可进行输精。
正 常的输精时间应和自然交配一样,一般为3~10nin,时间太短,不利于精液的吸收,太长则不利于工作的进行。为了防止精液倒流,输完精后,不要急于拔出输精管,将精液瓶或袋取下,将输精管尾部打折,插入去盖的精液或袋孔内,这样即可防止空气的进入,又能防止精液倒流。5母猪的发情鉴定与适时输精
性成熟的健康母猪平均每隔21d发情1次,每次发情持续3~5d。青年母猪7~8月龄可初配,经产母猪将仔猪哺乳到2个月断奶后开始发情。要想做到适时配种还必须掌握母猪发情后的排卵规律。一般母猪在发情后24~36h排卵,排卵后在生殖道内可存活10~20h。精子进入母猪生殖道到游动至输卵管的受精部 位需要2~3h,因此,给母猪授予精配种的适宜时间应在排卵前2~3h,即在发情后的23~30h。鉴别母猪发情的方法主要有以下5种:
5.1 时间鉴定法 母猪发情持续时间一般在2~5d,平均2~3d,在此范围内,发情持续时间因母猪品种、年龄、体况等不同而有差异。一般在母猪发情后24~48小时内配种 容易受胎。本地品种母猪发情持续时间较长,配种应在发情后48h进行;培育品种母猪的发情和配种时间介于上述两者之间。老龄母猪发情时间较短,排卵时间会提前,应提前配种;青年母猪发情时间长,排卵期相应往后移,宜晚配,中年母猪发情时间适中,应该在发情中期配种。所以母猪配种就年龄讲,应按“老配早,小 配晚,不老不老不小配中间”的原则。
5.2 精神状态鉴定法 母猪开始发情对周围环境十分敏感,兴奋不安,食欲下降、嚎叫、拱地、两前肢跨上栏杆、两耳耸立、东张西望,随后性欲趋向旺盛。在群体饲料的情况下,爬跨其他猪,随着发情高潮的到来,上述表现愈来愈频繁,随后母猪食欲由低谷开始回升,嚎叫频率逐渐减少,呆滞,愿意接受其他猪爬跨,此时配种最佳。
5.3 外阴部变化鉴定法 母猪发情时外阴部明显充血,肿胀,而后阴门充血、肿胀更加明显,阴唇内粘膜随着发情盛期的到来,变为淡红或血红,粘液量多而稀薄。随后母猪阴门变为淡红、微皱、稍干,阴唇内粘膜血红开始减退,粘液由稀转稠,此时母猪进入发末期,是配种的最佳期,简而言之,母猪外阴由硬变软
再变硬,阴唇内粘膜颜色由浅变深再变浅,正是配种佳期。
5.4爬跨鉴定法 母猪发情到一定程度,不仅接受公猪爬跨,同时愿意接受其他母猪爬跨,甚至主动爬跨别的母猪。用公猪试情,母猪级为兴奋,头对头地嗅闻;分猪爬跨其分配背后时,则静立不动,正是配种良机。
5.5 按压鉴定法 用手压母猪腰背后部,如母猪四肢前后活动,不安静,又哼叫,这表明尚在发情初期,或者已到了发情后期,不宜配种;如果按压后母猪不哼不叫,四肢叉开,呆立不动,弓腰,这是母猪发情最旺的阶段,是配种最旺期。农民常说的“按压不哼不动,配种百发百中”是有道理的。
可根据上述方法鉴定母猪发情而适时配种,相对而言,培育品种(特别是国外引入品种)的发情表现,不如地方猪种明显。因此,要多观察,从而找到某一猪种甚至个体的发情受胎规律,适时配种,以防空怀。
6 母猪早期妊娠鉴定
6.1根据母猪发情周期 配种后18~20d可用公猪试情,若没有反应,基本可以定已妊娠。
6.2根据母猪外阴及行为变化 妊娠母猪外阴皱缩,颜色苍白,且食欲旺盛,精神宁静,眼神清亮,行走稳重。
6.3直肠触诊 对经产大母猪适用,手经消毒后伸入母猪直肠,掏出直肠内积粪,触摸子宫。妊娠子宫内有羊水;子宫动脉搏动有力;未妊娠子宫无羊水,弹性差,子宫动脉搏动微弱。此法准确率高达95%以上。
6.4性激素注射 配种后18~20d注射2~4mg苯甲酸雌二醇或戊雌二醇,空怀猪一般可在2d内发情,妊娠猪无反应。
6.5土法 取母猪晨尿10mL放入透明玻璃杯中,放入数滴醋、碘酒,在酒精灯上用文火加热至煮沸,呈红色者已妊娠,呈米黄色或褐绿色,冷却后颜色很快消失则为空怀。
种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
人工催情
种母猪不能正常发情、排卵,是养殖户最感头痛的。现介绍四种方法供养猪产选用。
一、公猪诱情。
每日把公猪按时关进不发情的母猪圈内两小时,通过公猪爬跨等刺激,促使母猪脑下垂体产生促滤泡成熟素,从而发情排卵。此方对头胎母猪效果最显著。
二、群养催情。
把几头母猪关进同一猪圈内,只要其中有一头母猪发情,就能通过气味刺激,引发其它母猪发情。
三、饥饿、运动催情。
将母猪喂七成饱,增加其运动量,从而促进性激素分泌,达到催情排卵目的。
四、激素催情。
①给不发情的母猪,肌肉注射三合激素10~15毫升,2~3天后即可发情。②每头母猪一次肌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800单位,3~5天即可发情配种。③每头母猪一次肌注乙烯雌酚8毫升,3~5天即可发情排卵。
科学配种
一、配种年龄
瘦肉型青年母猪的初情期一般在6~7月龄,我国地方猪种母猪初情期较早,多在3~4月龄。
青年母猪初情期后,再隔2~3个情期开始配种。此时母猪的体重达到成年时的70%~75%,生殖器官发育基本成熟,此时配种对生产才有利。否则,即使受孕,产仔数少,并影响将来的生产性能。
瘦肉型母猪开始配种日龄在240~280日龄,受胎率和窝产仔数都较高
二、配种时间
抓好母猪配种是提高母猪年产仔窝数,产仔头数和降低生产成本的第一道关口。为使母猪能及时配准多产,一定要使精子和卵子都在受精力最旺盛的时期相遇,才能达到多受胎的目的。
首先要掌握发情排卵规律,一般母猪在发情后24~36小时内排卵,卵子排出后在母猪输卵管中仅能保 持8~12小时的生命力。精卵结合是在输卵管上1/3处,公猪交配时射出的精子,要经过2~3小时,才能游动到受精部位,大约能存活10~20小时。鉴于 上述情况,适时配种应在母猪接受压背测试后的12~18小时之后,12小时再进行一次。通常要保证每头发情母猪2~3次配种。就母猪年龄看,老配早少配 晚,不老不小配中间。配种时要尽量增加对母猪的刺激,特别是人工授精时,要尽量让公猪在场,并与母猪鼻与鼻接触。
人工催乳
1、加强营养
要给怀孕母猪饲喂营养丰富的全价配合饲料(每头母猪每天应饲喂2公斤以上,其中应有不少于500克的豆饼、30克骨粉、25克食盐)。此外,还 要注意给母猪饲喂新鲜的青绿多汁饲料,如胡萝卜、白菜、大头菜、地瓜等。在母猪产仔后30天内营养需求量最大,在此期间应给每头母猪每天饲喂3公斤以上的 全价配合饲料(其中应有不少于750克的豆饼、250克鱼粉、50克骨粉、50克食盐),并要多喂些青绿多汁饲料,或增喂煮熟的畜禽骨头汤,这样才能保证母猪多产奶。
2、人工按摩
若初产母猪因性激素分泌不足而缺奶,可用手轻揉母猪乳房,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持续20分钟。有些初产母猪的乳头孔被堵塞,可在按摩乳房的同 时,用手适当挤压乳头,将乳头孔中的乳塞挤出来,以实现通畅泌乳。用45℃左右的温热毛巾温敷母猪乳房,每天上、下午各一次,每次持续10分钟,这样可促 进母猪乳房的血液循环,增加母猪的产奶量。
3、加强运动
妊娠母猪不宜养得过肥,特别是在产仔前不宜饲喂过多的精饲料,以防止母猪便秘。另外,还要让母猪多运动,排除猪场内外不良环境的刺激。这样,可以预防母猪患无乳综合征。
4、药物催乳
对产奶少或不产奶的母猪可用中药进行催奶。取王不留行40克,通草、穿山甲、白术各15克,白芍、当归、黄芪、党参各20克,共研细末,拌入料 中喂服。对于有排乳障碍的病母猪,可给其注射催产素(每头5毫升),数分钟内母猪即可产奶,同时还可促进母猪子宫内容物的排出。也可在母猪产仔后第3天开 始饲喂催乳精,每天1~2次,每次一包(100克),连喂2~3天。
分段母猪营养
(1)配种期母猪
80-90kg的后备母猪每天的日采食量不超过2kg配合饲料,后备母猪的日粮应含消化能3.1兆卡/千克,粗蛋白15%,赖氨酸0.7%,钙0.82%和磷0.73%,而且要保证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充足供应。
(2)妊娠期母猪
怀孕母猪的营养特点是控制适宜的营养水平。我国饲养标准规定,妊娠前期(怀孕后前80天)的母猪体重为90-120kg时,日采食配合饲料量为1.7kg,体重120-150kg,日采食为1.9kg,150kg体重以上为2kg。妊娠后期(产前一个月)体重 在90-120kg、120-150kg、150kg以上,日采食量分别为2.2kg、2.4kg、2.5kg配合饲料。日粮营养水平为粗蛋白12%- 13%,消化能为2.8-3.0兆卡/千克,赖氨酸为0.4%-0.5%,钙为0.6%,磷为0.5%。另外,除了喂配合饲料外,为使母猪有饱感和补充维 生素,最好搭配品种优良的青绿饲料或粗饲料。
对于断乳后体瘦的经产母猪,应从配种前10天起开始增加采食量,直至配种后恢复繁殖 体况为止。对妊娠初期膘情已达7成的经产母猪,怀孕前期给低营养水平,后期增加采食量(按饲养标准)。对于青年母猪,由于本身发育和胎儿的需要,在整个妊 娠期内,应采取逐步提高营养水平的饲养方式。不论哪一类型的母猪,妊娠后期(90天至产前3天)都需要短期优饲,方法是每天每头增喂1kg的配合饲料。
(3)分娩母猪
临产前5-7天应按日粮的10%-20%减少精料,并在日粮中增加小麦麸,可增至原饲料的一半,可防止便秘。分娩前10-12小时最好不再喂料,但应满足饮水,冷天水要加温。分娩当日可喂0.9-1.4kg日粮,然后逐渐加量,5-7天后达到哺乳母猪的饲养标准和喂量。母猪分娩前7-10天内最好喂一定剂量抗生素,可防仔猪和母猪出现的各种疾病。
(4)哺乳母猪
哺乳母猪的配合饲料中粗蛋白应为14%-15%,消化能2.9-3.1兆卡/千克,食盐0.4%-0.5%, 赖氨酸0.5%-0.6%,钙0.65%,磷0.5%,注意充足供应微量元素和多维素。泌乳母猪饲养要点要掌握日喂量和次数。产后不要喂太多,经3-5天 逐渐增加日喂量,7天后转为正常。产后10-20天,日喂量应达到4.5-5kg配合饲料,20-30天达到5.5-6kg,30-35天逐渐降至5 kg左右。以日喂4次为好,时间为每天6时、10时、14时和22时为宜。泌乳母猪最好喂生湿料,料、水比为1:0.5-0.7。
现代化养猪关键技术措施
(一)猪舍建筑及设施设备对规模化、工厂化养猪影响极大
由于现代化养猪占地少,不受气候条件的限制,猪群集约,余进全出,就要求有现代化的环境调控设施,也就是要求猪舍的建筑要保温隔热、冬暖夏凉、干燥不潮湿、空气新鲜和通风透光。所有设施设备都要符合猪的生理要求,不使猪产生应激,影响生产和生长。猪生长在舒适的环境中才能充分发挥其生产潜力,获得最大经 济效益。
(二)建立健全猪场的防疫免疫制度
猪的传染病对规模化、工厂化养猪是最大威胁。由于猪群高度集约,猪所处的环境高度集中,一旦发生传染病,后果不堪设想。我国最早建立的一些大型工厂化养猪场,都曾发生过传染病,给生产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因此,现代化养猪场应把猪疫病的防治摆在首位,建立完善的防疫免疫制度和疫苗使用监测制度,保证猪群的 健康。健康是现代化养猪的生命线。如果防疫制度不完善,一旦暴发传染病,将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三)采用好的猪种和高产配套品系
养猪生产发展到工厂化阶段,必须选用多产和高效猪种或专门化配套系,以生产优良种猪和商品杂优猪。繁殖性能高的猪种或品系, 1 头猪 1 年可育成仔猪 25 头左右,而 l 头繁殖力低的母猪, 1 年育成仔猪还不到 15 头。高产猪种或配套品系,具有繁殖力高、生长快、饲料利用效率高、胭体瘦肉率高和适应性强等优点。因此,在规模化、工厂化养猪场要选定优良猪种生产杂优猪,建立健全杂交繁育体系和良好的种猪繁育体系是十分重要的。
(四)生产全价词料或优质配合词料
在规模化、工厂化养猪场中,一般饲养优良的猪种和配套系,这些猪种的生产和生长潜力的正常发挥,首要的任务是抓好饲料的供应,也就是抓好营养物质的供给。只有按猪的不同生产、生长阶段供给足够的平衡的营养,猪才能发挥最大的生产潜力,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如果饲料营养水平过低,营养物质不平衡或缺少某些营养 物质,不但限制猪生产、生长潜力的充分发挥,还可导致猪抵抗力下降,发生疾病,造成经济损失。
(五)母猪的同步发情与配种
在现代化养猪生产中,所有建筑设施、人员的安排都按一定规模有计划、有秩序的流水式工艺流程进行的。如果母猪不能同步发情配种,就会影响到妊娠、分娩阶段的生产,从而影响仔猪、生长猪、肥育猪的全进全出工艺的发挥。因此,母猪的同步发情和配种是现代化养猪十分重要的技术环节。
(六)严格的流水式工艺流程现 代化养猪的一个特点是采用流水式饲养工艺流程,也就是在母猪同步发情配种的基础上,以后各阶段的饲养管理都是有一定期限的。如一个万头猪场,每周有 24 头母猪分娩,并进人产房,在产房中呆 4 周,仔猪断乳转入保育舍,母猪返回繁殖母猪舍等待发情配种。对空出的产房进行清洗消毒。进入保育舍的仔猪饲养 5 一 6 周后整批转入生长猪舍,保育舍空出进行清洗消毒。生长猪舍的幼猪饲养 6-8 周后,整批转入肥育舍,空出的生长舍进行清洗消毒。生长猪在肥育舍饲养 7 一 8 周后全部出栏,空出的肥育舍也进行清洗消毒。如此安排,仔猪从出生到出栏共饲养 22 一 26 周,体重可达 90 一 100 千克。这种流水式工艺便于管理和严格消毒。
(七)采用仔猪早期断乳 实行仔猪早期断乳是提高母猪生产力的重要措施,也是现代化养猪关键性措施。仔猪 3 周龄断乳,母猪的繁殖周期为 142 天左右,母猪年产仔胎数 2 . 5 左右, 1 头猪 1 年可提供仔猪 25 头左右;仔猪 4 周龄断乳,母猪的繁殖周期为 149 天左右,母猪年产仔胎数为 2 . 4 左右;年提供仔猪数 24 头左右;仔猪 5 周龄断乳,母猪繁殖周期为 156 天左右,母猪年产仔胎数为 2 . 3 左右,年提供仔猪数 23 头左右,仔猪 6 周龄断乳,母猪繁殖周期 163 天左右,母猪年产仔胎数为 2 . 2 左右,年提供仔猪数 22 头左右。我国在现阶段养猪条件下,规模化、工厂化养猪场,仔猪多于 28 一 35 日龄断乳。
(八)采用直线肥育方法 仔猪断乳后,应按日龄和体重分一、二、三 3 个阶段配制饲料,为其提供相应的营养物质,使猪一直保持较快的生长速度,缩短肥育期尽快出栏,称之为直线肥育法。掌握好直线肥育法的关键技术有三点:其一,一定要按不同体重的营养标准配制饲料,充分满足猪的生长发育需要;其二,在两个阶段之间转换好饲料,使猪在换料期间的生长速度不受影响,同时注意猪的 环境调控;其三,猪在肥育期间尽量采用自由采食。只要做到上述三点,猪的直线肥育法是成功的。
猪常见病和多发病的防治
猪的常见多发性疾病主要有:仔猪大肠杆菌病、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气喘病和仔猪低血糖病,这五种猪的常见病严重影响猪的正常生长发育,阻碍养猪业的发展,常常造成猪只大量死亡。因此,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防治方针,认真加以防治,防患于未然,切不可掉以轻心,以确保养 猪业的顺利发展。
仔猪大肠杆菌病
仔猪大肠杆菌病有以下三种表现:早发性大肠杆菌病(仔猪黄痢),以1~3日龄仔猪多发;迟发性大肠杆菌病(仔猪白痢),以2~3日龄仔猪多发;仔猪水肿病(红眼病),多发于断奶前后的肥壮仔猪。
防治措施
上述三种病均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所引起。防治要注意以下两点:
1.加强妊娠母猪和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及时打扫圈舍,定期消毒,保持圈舍清洁卫生和干燥。
2.对发病仔猪要实行消炎抗菌、止泻、强心、补液等综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
传染性胃肠炎(TGE)和流行性腹泻(PED)俗称冬泻,这两种病均为病毒感染所至。症状以排灰色水泥状下痢、呕吐、脱水为主。
防治措施
这两种病目前尚无理想的疫苗,也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防治这两种病要以预防为主:
1.保持猪舍清洁干燥,及时清除舍内粪便,定期消毒。
2.本病发生后,要进行及时隔离补水治疗,同时要加强饲养管理,以增强猪体的抗病能力。
气喘病
气喘病(支气管炎),是由支原体(霉形体)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炎病。
防治措施
目前该病尚没有可用疫苗,预防疫苗尚处于试用阶段;也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
1.猪只发病后,要及时进行隔离治疗,同时要净化猪场。
2.未发病的猪场要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加强饲养管理。
3.药物治疗,可在饲料中加入支原体净、土霉素或卡那霉素等进行治疗。
仔猪低血糖病
该病病因是妊娠母猪后期营养不良或产后无乳,使仔猪能量不足,从而引发血糖下降所至。
防治措施
防治此病要坚持“辨症施治”的治疗原则:
1.加强饲养管理,特别要加强母猪妊娠后期和泌乳期的饲养管理,饲喂营养丰富的全价饲料,以满足仔猪生长发育和哺乳的营养需求。
2.冬季要做好猪舍的防寒保暖工作,以减少母猪和仔猪的能量消耗,提高饲料的有效利用率。
猪用免疫程序参考表
商品猪 后备猪
日龄 疫苗名称 免疫剂量 接种方法 接种时间 疫苗名称 免疫剂量 接种方法
20日龄 猪瘟弱毒苗 4头份 颈部肌注 留种1周 猪瘟弱毒苗 4头份 颈部肌注
二联苗 2头份 颈部肌注 留种2周 口蹄疫O型苗 3ml 颈部肌注
27日龄 蓝耳弱毒苗 1头份 颈部肌注 留种3周 伪狂犬弱毒苗 2头份 颈部肌注
35日龄 伪狂犬弱毒苗 1头份 颈部肌注 留种4周 蓝耳弱毒苗 2头份 颈部肌注
链球菌弱毒苗 2头份 颈部肌注 留种5周 细小病毒苗 2头份 颈部肌注
42日龄 口蹄疫O型苗 2ml 颈部肌注 乙型脑炎苗 2头份 颈部肌注
50日龄 猪瘟弱毒苗 4头份 颈部肌注 留种6周 伪狂犬弱毒苗 2头份 颈部肌注
二联苗 2头份 颈部肌注 留种7周 蓝耳弱毒苗 2头份 颈部肌注
60日龄 链球菌弱毒苗 2头份 颈部肌注 留种8周 细小病毒苗 2头份 颈部肌注
80日龄 口蹄疫O型苗 3ml 颈部肌注 乙型脑炎苗 2头份 颈部肌注
70KG 口蹄疫O型苗 3ml 颈部肌注
经产母猪 注:
接种时间 疫苗名称 免疫剂量 接种方法 1。每年3,9月份种猪普防细小,乙脑苗
产前35天 伪狂犬灭活苗 3ml 颈部肌注 2。每年10月份后防传染性胃肠炎与轮状病毒
链球菌弱毒苗 3ml 颈部肌注 二联苗。
产前28天 口蹄疫O型苗 4ml 颈部肌注
产前20天 蓝耳灭活苗 3ml 颈部肌注
产后20天 猪瘟弱毒苗 4头份 颈部肌注
产后28天 口蹄疫O型苗 4ml 颈部肌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