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阳浪坪乡评议村8组铜钱溪(小地名)43岁村民周光玉,在创业的道路上几经挫折,但她并没有放弃,而是靠着坚定的信念和勤劳的双手发展养殖业,闯出了一条致富路。


返乡创业



2018年9月,为了照顾家人,在外务工的周光玉和丈夫谢建奎回到家乡,打算发展养殖业增收致富。


考虑到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再加上自己在广东湛江一家猪场务工时学到的经验,经过反复思量,周光玉决定发展生猪养殖。



说干就干。夫妻俩拿出多年积蓄,投入40万元修建了占地500余平方米的生猪养殖场,并从湖北购买了20头母猪和1头公猪进行配种繁殖,当起了“猪倌”。


清扫猪圈、运猪草、喂猪食……在夫妻俩的辛勤劳作下,大半年后,养殖场的商品猪存栏达200余头。


遭遇挫折



天有不测风云。2019年夏天,因为猪瘟,周光玉养殖场里的200多头肥猪全部死亡,只剩下两三头猪仔,这一沉重的打击让她陷入了绝望。


“当时感觉天都塌了,投了那么多钱,一下子全没了。”周光玉说,幸运的是,政府及时伸出援手,给予了她5万元补贴,让她有了坚持下去的力量。随后,她花费6万元从湖北购买了12头小母猪,与原来存活的公猪继续配种繁殖。这一次,吸取经验的周光玉更加重视预防接种和防病工作。



然而,命运的考验接踵而来。2020年,谢建奎检查出患有鼻咽癌,需长期治疗;70岁的母亲刚做完手术,每个月都需要支付医疗费用……一时间,生活重担压到了周光玉一个人身上。


对于生活的辛苦和磨难,周光玉很少抱怨,也很少向别人求助,只是起早贪黑地忙碌着,用自己的肩膀扛起家庭的担子。


多元发展



生猪养殖事业重启后,周光玉意识到“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在把养殖场打理得井井有条的同时,她又养了一万多只鸡。


除了自己积极发展产业外,周光玉还积极向周边农户传授养殖经验,带动大家发展养殖业。在她的带动下,周边养殖规模1000只以上的养鸡农户达15户。



近段时间,天气炎热,考虑到高温高湿环境下生猪的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疾病风险抵抗能力及猪肉品质等因素,周光玉陆续出栏了20头生猪和20头猪仔,收入5万余元。


“接下来,我打算继续扩大养殖场规模,让生活越过越好!”周光玉坚定地说。


End

酉阳自治县融媒体中心出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