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吃牧草的陆川猪。陆川县委宣传部供图
“陆川猪肉早就香飘广东了!”6月3日晚上,在玉林市陆川县珊罗镇竹园村举办的“一 ‘陆’飘香·‘川’山越海”乡村音乐会上,音乐情景剧《陆小宝OKGO》通过舞台表演推介陆川猪特色品牌,来自广东廉江的观众李先生对陆川猪肉赞不绝口。
近年来,陆川县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围绕打造百亿元产业的目标,做强做大陆川猪产业,下大力气从品种改良、打造品牌、产品延伸三个方面推动品种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2023年,全县生猪出栏116.88万头,同比增长3.9%,总产值突破30亿元。陆川猪已成为陆川经济社会发展、乡村振兴、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做强良种“芯片”
“你们看这两张图片,传统的陆川猪和改良的陆川猪,外观花色几乎是一样的,但改良的陆川猪瘦肉率却由原来的37%提高到50%以上。”广西陆宝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依林介绍说。
陆宝公司是一家集生态养殖、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市场连锁销售于一体的现代新型农牧企业,多年来,为了增加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公司不断对陆川猪的品种进行改良,并制作出风味独特的陆宝牌扣肉、腊味、肉丁、肉脯、猪肉巴系列食品,深受广大食客青睐。
陆川猪育成于汉、兴盛于唐,被称为“唐猪”,有着悠久的历史积淀和得天独厚的产业基础,2022年被农业农村部列为全国三大精品培育名猪之一,其品牌价值达33.29亿元。
目前,全县共有8464家养殖场(户),其中自治区级龙头企业11家、市级龙头企业7家,生猪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249家。2023年,扶持培育了年内陆川猪饲养量达到2000头以上的养殖示范场2家。
种源是农业的“芯片”,也是产业发展的基础。
生长周期长、瘦肉率较低是包括陆川猪在内的中国地方猪种的主要弊端。近年来,陆川县积极推进猪种改良,着力做强陆川猪“芯片”。目前,国家级保种场陆川县良种猪场拥有母猪群206头、种公猪12头、血统6个。
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程夏强介绍,为了从源头上保障效益,陆川县扎实推进陆川猪良种攻关和遗传改良计划,巩固提升“种猪场+扩繁场+核心群”良种陆川猪繁育体系,采用基因编辑、胚胎工程扩繁等技术,既保留了陆川猪特有的风味口感,又提升了其抗病毒能力、高瘦肉率,加快陆川猪保种繁育、品种测定、提升性能。
“这样就可以为社会供应更多的优秀配套系种猪,解决种源改良‘卡脖子’问题,保障‘猪芯片’的效益与安全。”程夏强说。
品质是品牌的灵魂。有了品质保证,陆川猪的品牌打造就有了坚强的基石。
提升品牌势能
漫步在陆川县城,可以看到街道两旁的路灯上都有表情萌萌的陆川猪造型。
把特色产业与城市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巧妙宣传,可以更有效地提升陆川猪品牌的立体形象和辨识度。在荣登2022中国品牌价值评价区域品牌(地理标志)百强榜之后,陆川猪的知名度越来越高。
从品牌打造到品牌宣传,陆川县一直在努力探索品牌化发展的路径——
建设陆川猪溯源体系,实现从养殖到餐桌全链条可追溯,为品牌打造夯实质量基础;加强顶层设计,制定陆川猪公用品牌策略规划、公用品牌形象手册、公用品牌管理方案等,并通过展会、网络等多元化渠道推动陆川猪产品品牌突破地域限制,走向更大的市场。
2023年,县里投资90多万元,用作高铁站、户外商圈、出租车、公交车以及短视频平台的陆川猪宣传。还以开设专卖店、体验店的方式,拓宽和加深陆川猪品牌与消费者的对接,目前已在区内建成15家陆川猪专卖店,南宁、玉林和陆川各建有一家陆川猪体验馆。
来到广西富兴食品有限公司的陆川猪体验馆,腊肠、扣肉、月饼、粽子、预制菜等产品琳琅满目。“公司每年深加工陆川猪肉5000吨左右。”公司董事长谢茂崇介绍,“我们每年销售腊肠1.8亿根,如果将这些腊肠连起来,可绕地球一圈半。此外,还销售即食扣肉、预制菜,年销量0.8亿包,年销售额1亿元以上。”
2022年9月,陆川县敏锐地抓住预制菜产业的发展机遇,组建广西首个预制菜产业联盟,培育神龙王、富兴、陆宝、远邻等国家级、自治区级加工龙头企业。目前,联盟开发扣肉、腊肠、腊肉、猪肉巴、排骨、卤肉米粉等70多个系列产品,形成7大品类。2023年,陆川猪肉制品深加工总产值突破30亿元。
为进一步提高陆川猪品牌的影响力,擦亮“陆川猪”国家地理标志名片,县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注重维护品牌品质,严格监管商家,不让残次品、假冒伪劣的猪肉流入市场。同时,日常强化市场销售和食品生产经营环节监督检查,重点排查证明材料不全、来源不明的生猪产品,严肃查处相关违法违规行为,实现肉制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和食品安全持续稳定向好。
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尽管陆川猪有了不小的知名度,但是还存在不少短板,比如科学加工水平低、众多加工企业生产设备陈旧、产品受众不够广等,导致陆川猪该有的品牌价值不能得到更好地体现。所以,发展产业集群,补齐做强陆川猪产业链势在必行。
富兴公司的工人正在打包陆川猪腊肠。陆川县委宣传部供图
延长产业链条
从陆川县城出发,沿着383县道往南走20多公里,就到大桥镇大垌村,建设中的陆川猪产业园坐落于此。园区里建设场景火热,推土机、压路机、挖掘机等90多台大型施工机械在雨季依然忙碌,200多名工人加紧施工,不断推进项目建设进度。
“很多厂房已经建成,部分企业陆续进驻,深加工及服务配套区项目也开始启动了。”负责施工的陆川九州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雪武说。
加快产业园区建设,正聚合强磁场拉长陆川猪产业链。陆川猪产业园深加工及服务配套区项目总投资20多亿元,总占地面积为1010余亩,建设内容包括肉食品研发、产品集散展销、产业大数据、冷链物流仓储共享、产品深加工、文化展示中心等。
“我们的厂房已经完成装修,生产设备也全部进厂并安装调试完毕,食品生产许可证办下来就可以生产了。”陆川天源肉制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徐锐介绍,县里给入驻企业提供很多政策优惠,企业入驻当年还可以减免租金。
近年来,陆川县利用本地特色资源禀赋,不断推动品种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通过推动产业全链条发展,“招大引强”促进陆川猪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出了力争到2025年实现陆川猪全产业链产值100亿元的具体目标。投资20多亿元建设的陆川猪产业园,建成后年产值预计超20亿元,年税收约为2.78亿元,可提供就业岗位3000个左右。预计到2030年,陆川猪生猪屠宰量超250万头,精深加工量约7.5万吨,产品深加工率40%左右。
“我们将依托 ‘玉商回归 ’工程,开展全产业链招商,加速招引落地一批链主企业、头部企业,全力推动产业升级、产品提质。以项目建设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努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何达勇说。
扫描关注陆川统一战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