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的呼呼大睡
有的大快朵颐
有的玩耍嬉闹……
7月4日上午
在安徽鸿远牧业有限公司监控中心
工作人员通过监控对养殖基地进行实时巡查
80个摄像头不断轮播
11000多只存栏猪的
实时“众猪相”

安徽鸿远牧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标准化养殖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运用生态化、环保化养殖方法,以科学技术为支撑,以合作共赢为基准,发展高产、高效、低耗、无污染、无公害商品猪的现代化农业企业。公司创建于2005年,养殖基地占地1000余亩,年出栏生猪3万多头,荣获安徽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部标准化示范基地、安徽省活猪储备基地、安徽省生态示范养殖基地等称号,并获“无公害农产品”产地产品认证,注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徽鸿远”商标。2024年初被评为“宣城市生态美丽牧场”及“国家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
下午2点,基地生产负责人冯祖珍的手机收到了一条猪舍温度预警信息,提示养殖基地的猪舍温度过高,他通过手机远程操作将猪舍内风机打开,很快猪舍温度就恢复到正常数值。“夏季温度高,大猪比较怕热,如果达到30℃,就要把风机湿帘同时打开进行降温,我们在手机上就能直接操作。”

与此同时,视觉轨道机器人正在420米轨道上循环观察检测妊娠母猪的健康程度。“比如说,可以检测母猪每天吃的饲料量、喝的水量是否正常,如果突然少吃了或者多吃了,可能就会存在健康问题。”冯祖珍说道。
据悉,早在2013年,鸿远牧业便开始了数字化管理系统的投资建设,先后安装了自动化精准环境控制系统及监控设备、自动供料系统及数字化精准饲喂管理系统、远程专家诊断及数字化管理平台等。
“通过物联网数字化管理系统,我们能确保随时追溯过去6个月内,从配种到妊娠、分娩、保育、育肥的整个过程中的影像,确保了生产数据的及时整理总结,极大地提高了企业发展效益。”鸿远牧业总经理汤贵生说道。

2022年,鸿远牧业
又进行了数字农业工厂建设
新增了包括自动化精准环境控制系统、数字化精准饲喂管理系统、远程专家诊断及数字化管理平台的应用等内容
“数字赋能,公司既节约了劳动成本,又极大地降低了养殖场疫病的发生率,促使农业生产经营从粗放式、经验性管理到精细化、科学化管理的快速转换。”汤贵生说。

如今,鸿远数字化养殖基地里设置的物联网平台可以收集各区域实时影像资料,并对异常情况做出预警处理;各养殖圈舍实时环控和饲喂数据联网上传,对任何异常情况进行监管和多级报警,就好比为猪安排了全天24小时的健康管护,使得生猪存活率达到95%以上。
除了实现智能化养殖外,鸿远牧业还探索出变废为宝、种养循环的发展模式。

走进位于古泉镇的养殖基地
内部绿树环绕
一栋栋标准化猪舍错落有致
与印象中的猪场不同的是
鸿远数字化养殖基地没有熏人的气味和横流的污水
“养猪虽然是老产业,但要养好猪却是一门技术活,需要科技加持。”汤贵生表示,一万头存栏猪,每天产生的粪污超过15立方米,基地自主改建了猪场降增温系统、雨污分流系统、粪污自动收集系统、沼液管道灌溉水肥一体化系统、自动供料系统等,使这些粪污通过处理后,成为周边农作物的有机肥料。
养殖过程中的粪污通过自动收集系统收集,可于当天排输到粪污储存池,再经过挤压式固液分离机脱干,脱干产生的污水作为沼气工程厌氧发酵原料,经过厌氧发酵产生沼气,沼气在满足养殖基地日常生活等使用外,大部分用于沼气发电,基地两台共180KW发电机组用于满足养殖场日常耗能。
与此同时,通过管道灌溉水肥一体化系统施用,发酵腐熟的干粪肥以及充分腐熟的液态肥共同为周边的农作物提供了廉价便利的有机肥料,实现了种养结合。

“种养循环,既从根本上解决了环保问题,也将员工从繁重的猪场清粪、喂料等工作中解放出来,大幅提升了养殖生产业绩。”汤贵生说道。
从培育、繁衍、养殖、屠宰到加工,生猪养殖一头连着生产者,一头连着消费者。
2023年8月,鸿远牧业一期投资2000万元创办安徽泊远食品有限公司,写活了“畜头肉尾”这篇增值大文章。
泊远食品是一家以绿色健康安全肉食品深加工为核心,全面发展肉食产品服务专业化、品牌化、多元化为方向的企业。
安徽泊远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汤泊远表示,公司在生产设备上引进了自动化分割输送线、全自动油炸流水线,德国进口去筋膜绞肉机、肉丸成形机、包装机等设备,可生产标准五花、仔排、去筋膜肉等生鲜产品。

据了解,公司计划二期投入5000万元在古泉镇本地建设完善的肉食品加工基地,从而实现全产业链发展,带动更多的当地人就业。
“从生态养殖到肉制品深加工,我们实现了全程智能养殖物联网监控可视化、肉食品加工产品可溯源、售后服务全程可追踪。未来,我们仍将致力于打造绿色安心肉食品,让老百姓吃到更健康、更安全、更美味的肉制品。”汤泊远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二审:王珊 何娜
三审:冯颖
投稿邮箱:xzxmt2017@163.com